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官方网站 | ZJSSFJXH.COM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吕国璋《见证浙江书协30年》书家访谈录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3/4/7 20:27:23

吕国璋访谈录

 

1.1982年成立的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使浙江的书法家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当时,成立书协时的背景是怎么样的?您在省书协担任的是什么工作职责呢?有哪些难忘的记忆?
吕国璋:1982年,已经是“文革”结束以后好几年了。谈书协成立的感受,要有个对比才能感觉得出来。在这之前,书法家的活动没有固定的地方与场所,有在群艺馆搞的,也有在西泠印社搞的活动。杭州书画社也举办不少活动,一些重大节日活动的展览,在我的印象中,省美术家协会、省文联基本好像没什么活动,当时西泠印社在承担这个任务,尤其在“文革”中间。
      但是1982年出现一些变化,中国书协成立,书法家有了作为独立的艺术家的协会。这种情势下,地方书协也相继成立了。我觉得这个成立首先是国家对书法的重视,把它提到应有的地位。省书协成立的时候是在华侨饭店,不过没什么印象了,各地书协代表参加,过去只是知道姓名,这时都认识了。因为是第一次活动,大家非常兴奋,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并且都见了面。在灵隐寺还是净寺,还请人唱京剧、沙家浜,总体来说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活动。
      从此以后,书法家们有了自己的活动和展览。沙老当了第一届浙江省书协主席,第二届是郭老,他不是驻会干部,也就是出出主意、发表意见,不搞具体工作,具体工作由两个部门的领导负责。我跟他接触更多的是在西泠印社。书协的工作活动基本上都在理事会上讨论,都是准备好的拿来讲,然后大家提意见,工作报告中要听取沙老的意见,也可能大家是平时互相的接触发表一下意见。


2.以沙孟海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书法家是怎样带领大家从事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倡导的是什么样的精神?
吕国璋:我觉得沙老对书法界的影响,主要是自己的艺术成就以及对书协的工作。他认为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的独立的范畴,比美术还独立。不仅仅是造型艺术,更多的是和文字方面相关的。传统的书法是表达一种语言,一种文字思想的载体。他对书法艺术地位的提升有很高的成就。他还强调继承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太强调创造独立的创作体系,而是要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造。从另一个角度说,他从未说要搞现代派的书法。其次他还强调书法不仅仅是表现,也是学术性的艺术,在创造的基础上强调学术性。过去书法实用的比较多,学术性的也有,但是在学术方面不够。书法家不仅仅是要会写字,也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注重人品,强调书法家要重德,厚道正派,严肃诚恳。每次去,他都很有礼貌,不像现在有些人趾高气扬。他尊重书法艺术和尊重老一辈,对年轻人关怀,而自己严肃和谦虚。他强调书法要普及,让更多的人掌握这门艺术。之前他在美院里
面当书法老师,“文革”期间西泠印社还请他上课,礼拜天晚上要上课他都来,从不推辞。浙江书协的成立使书法有了独立的协会组织,组织起来就能发挥作用了,跟没有组织相比完全不同。30年前,书协会员大概只有两三百人,现在有好几千人了,成员更加广泛了。30年来的浙江书法在学术方面提高很多,这跟浙江美院书法系的培养有关联。书法家不应该只是鞋匠,还要有学问,在技术创作提高的同时学术也要提高。原来全国书法家比较起来,上海和浙江书法家的学术水平相对高一些。所以,浙江省书法质量含金量要高一些。


3.从您自身的角度,介绍一下您是如何从事书法创作、书法研究的,能否谈谈您的创作思想、研究方向及取得的成果。
吕国璋:我学书法,一个是自己天生的喜好。我在西泠印社工作,许多人都是搞书法篆刻的。为管好工作自己也为有专长,也促使了我走上这条道路。我在美院学西洋美术,1947年的时候考到浙江美院,学雕塑素描的,解放后被分配搞教育工作,后来就写写字。1963年调到了西泠印社,与原来的雕塑工作疏远了,这就造成没办法继续搞雕塑。离休后的人生道路,我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书法上,一直到现在都把书法当作终身事业,每天都搞书法八九个小时,12点睡觉。我的书法观念比较注重传统,学习古人好的东西来完善自己,自己的成长过程也是走这样的道路。书法特别强调一定要有理论,创作搞得好的人地位不及理论好的。我的年龄也不能让我再好好坐下来研究理论,但我要刻苦学习赶上去,重点在创作,理论为创作服务。最后强调人品,追求人品书品一样好,就是活一天学一天,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