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祖安旧文之《书法美简述》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3/4/7 20:33:09
汉字、毛笔和中国人天生的灵性成就了中国书法艺术。汉字,载体也;毛笔,工具也。由此构成书法艺术即汉字艺术化之三要素,曰结构、用笔、神采。今分而论之。
一、结构。已由汉字完成大半。汉字虽被称为方块字,实只大致近似方块而已。字形众多,不论何种字体,均由长短不同、斜正不一的几种笔画,互相平行交叉,按照可辨认性和美的规律建造,不能不赖其结构之千变万化。此博大丰富之文字系统,如以建筑艺术为例说之,即是各种建筑形式之基本框架。夫人无古今,状貌各异,极易辨认,此天授也。惟书,人各不同,庶几近之。书法家只须发扬而光大之,个性自显。
二、用笔。毛笔比之硬笔,富弹性,天生机敏易感,最具传达书法这一精密的有节律的运动形式之特殊效能,活泼泼,其效果可至千变万化。而欲掌控此一有特殊性能之工具,以天赋功力为差等,足以使人投入毕生精力,务使得心应手、熟能生巧,宛如此工具有主观能动性者。至手忘于笔而随笔走,心忘于书而随书行,恣情任性,实施多种多样之韵律变化,出现各种不同的结构点画形态之美。此种纯粹点画美与结构美之魔力,迫使书法家贯注全神于形式,毋庸顾及文字内容,而凸显其艺术个性,具有绝对纯粹之艺术品格。过程是心手双畅,结果是丰富复杂之美迹。而欲达此境界,必须赖挥运之功,此用笔所以为要素之一也。穷究到底,书法技巧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的精细动作迹化于某一平面上。此种特殊技巧须待后天学来,特别是能调动全身之力于手腕的能力须经长期磨练方可获得,此亦为书法须有师授与临摹古人名迹之理据。至于别的什么,古人与老师皆无能为力。
三、神采。书法之技进乎道,犹绘画之有气韵。神采与气韵二而一也,而稍有别。于书法用“神采”视用“气韵”为优。盖书法较之绘画坦白,故出采尤为重要。书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被余冠名为“全裸之艺术”,字字裸,笔笔裸,其形迹无法遮掩,而所含内美又经得起细细品味,此固书法所以能有最纯粹的艺术品格之一因也。书法神采之最高境界当体现出生命元气有节律之鼓荡与奋发。若细言之,须观者得感知下列美感。
1.力强。此为书法成为艺术之前提。古人有云“笔力惊绝”者,即言其笔力之强使人进入惊异、惊奇状态,甚者使人惊恐,此均由错觉形成之审美快感。有所谓龙威虎震、鸷鸟乍飞。又如崩山绝崖,人见可畏等等比喻。
2.势盛。此为动力之美,由汉字结构生发,再加笔力助成。汉字单文笔画错综成势。上下、左右结构者,更在不平衡中获得平衡。此种平衡不是天平式,而是“中国老秤”式的。其中不平衡成分,产生有动力之势能;由艺术化推向极致,造成险势,复归平衡,成极不平衡之平衡,相摩相荡,其势益盛。视觉冲击力、震撼力等均由此出。
3.意深。凡视觉艺术,若其缺乏抽象品性,一览无余,而使人之想象力无由驰骋,必致索然寡味。中国书法正缘其抽象品性而得字外之奇。此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温润小楷,或若美人款款而前;雄强大字,或如猛将跃马而至。古人所谓“坚质浩气,高韵深情”,能启发欣赏者之无限想象与遐思。此种由错觉而引起的联想,实无过于书法艺术。
4.气满。此气指生命元气。人能感知者,即为生命感。此种生命感,由书法家经长期品察,于人和动物之运动形式与植物之屈曲伸展状态中获取,经转化而注之于书写过程,体现于书迹。整幅有节律,字字有节律,笔笔有节律,一波三折之,形成鼓荡之态势。无分中锋侧锋,万毫齐力,起伏翻滚,收放自如;个字若生龙活虎,整幅如源泉浑浑,淋漓尽致,而进入无法之境。笔迹所至,不可修改,不能重复。人无以尽知其法之所在;又因其自然之至,人皆于无意中忘其精工之所聚。正可谓善学者乃学之于造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