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剑丹《见证浙江书协30年》书家访谈录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3/4/7 20:55:35
林剑丹访谈录
1.1982年成立的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使浙江的书法家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当时,成立书协时的背景是怎么样的?您在省书协担任的是什么工作职责,有哪些难忘的记忆?
林剑丹:浙江成立书协在当时还是比较早的。在书法家协会成立前,杭州书画社牵头搞了很多活动。记得1979年的时候,上海电影制片厂到我们这里拍了一个书法科教片。当时沙孟海先生、陆维钊先生都参加的,这些活动使这个协会成立比较顺利。我开始是当理事,1989年我当选为副主席,之后连任了三届。
浙江省书法一直搞得很好。朱关田先生,他的专业就搞书法,美院研究生毕业,领导能力很强,贡献也很大,对外的影响也很好。我们浙江书法地位在全国一直很巩固,学术和创作两手抓,抓得很好。因为浙江省文化底蕴比较深,这个路走得还是很稳的。不像有些地方好像大跃进一样,他们上去得快,淘汰得也快。我们就是一步一步地走,很扎实,一直到现在为止。浙江省的活动全国都很关注,我们以及年轻一代在全国得奖率还是很高的,一代又一代。很多人还是佩服浙江省,这是同我们前一辈的功劳分不开的。
浙江书法还是根据老一辈书法家积累起来的重基础、重人才、重学术、重传统的路子在走。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我们注重这些东西也有很多好处,但有些地方破坏也蛮厉害的。一个真正好的书法家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有些人把自己炒得很高,这个就是破坏。有些人炒了以后没有好的结果,越炒越差,人的思想被破坏了,整个人就走下坡路。老一辈书法家之间友谊深厚,相互探讨学术,从不挖苦讥讽朋友。现在这个情况很严重,古风不存,功利思想太重了。老先生功利思想比较轻,很淡泊的。这些老先生的素质真好,不讲假话。现在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的人多了。我想,这些老先生的品德,我们应该好好学学。这种品格在年纪轻的人身上很少看到了,这个破坏性太厉害,对整个艺术性都有破坏。人的功利性一重,作品的整个风格都会不三不四。人的心一乱,字也乱,风格也是乱七八糟的。我昨天看了一个片子,历史上有些名家我真佩服。讲到了林则徐的女婿沈葆祯,后来当的官比林则徐还要大,这个人的品德也非常好,他对自己的著作、自己的东西都无所谓,他把不用流传下来的东西都不要了。现在的人争着要名,不是自己的东西也写到自己的名下。一个要名,一个要钱,这两个破坏性太大了,所以,老前辈都是我们浙江的楷模,是留下给我们的一笔很好的财富,这个是非常难得的。
2.以沙孟海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书法家是怎样带领大家从事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
林剑丹:沙孟海先生是书法界的泰斗,水平很高,影响很大。我认识沙先生是在75、76年吧。有一次,在杭州书画社开一个小型展览,我也参加了。后来,朱关田先生引荐我拜访了沙先生。沙先生一直很关心我,有时候鼓励我,有时候真正遇到什么问题,他会批评我,这个记忆都很深刻。有一次他对我提意见,说我有一次在杭州发表刻苏东坡诗句的印章,刻得很潦草。他的这个意见,对我来讲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后来我发表作品,都小心翼翼。他对我是有恩的,情谊很深。他虽然只是我老师的朋友,是长辈,但是他把我当做自己学生看待,这是非常好的。我也经常拿一些作品请陆维钊老师看,他经常给我提意见。他跟我讲,第一你身体要搞好,多读书但是身体要搞好,当时我身体很脆弱。听了他的话后,我就开始比较注意身体了,虽然80年代生了几场病,1985年后就逐渐好起来了。
3.温州市书协是什么时间成立的?温州书协又是如何开展工作的?请介绍一下当时温州书法的发展概况。
林剑丹:温州书协是1985年成立的,第一届主席是我当的。有三个老前辈当名誉主席,三个老前辈年纪都很大的,起码比我大四十岁吧。他们在温州的地位都很高,带动作用很大。一个是我的老师方介堪先生,还有一个是张鹏翼先生,平阳的图书馆老馆长,还有温州的一个老先生。我们温州的班子比较好,很团结,活动也搞得比较多,在浙江省的成绩也是不错的,有目共睹。我们给他们的影响也是前辈给我们的,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所以,温州书法走的路还是比较实的。老师同我们讲历史上最好的东西,最经典的东西要去学习它,现在很注重风格的东西,我们不强求。我们希望风格是根据道德、学问以及自己其他的一切东西很自然地形成的。温州人受经济因素影响也蛮大的,但是书法、绘画,尤其是在书法方面我觉得还是很有影响。全国四个一等奖,温州人拿了三个,这个当然影响很大。温州人可能在学术上、文章上面比较欠缺。但是字应该怎么写,他的观念很清楚。温州书协的活动,是根据省里的部署和配合完成的,省里的活动都是很积极地参加。自己的展览也是一届一届的都在搞的,包括对学生的辅导,对年轻人的辅导,活动内容很广,篆刻的、书法的、单项的、全面的活动都搞过。现在我们还去山区开展活动,这种公益的活动应该值得提倡,我们不能忘本。
在温州文联里,书协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是从2002年退下来的,现在书协主席张索是我的学生。他是有水平的,组织能力很强,口才也很好,事情也做得很多。我组织能力不强,是靠大家一起搞的。所以,团队的作用也很重要。省书协三十来沙老、郭老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朱关田先生担任主席期间,做了很多事,影响很大。现在鲍贤伦先生接任,相信会更好的。
4.从您自身的角度,介绍一下您是如何从事书法创作、书法研究的,能否谈谈您的创作思想、研究方向及取得的成果。
林剑丹:篆刻我是六十年代拜方介堪先生为师的。方先生在解放以前名气很大,人家给我介绍的,方先生也很喜欢我。方先生毕竟见过大世面的,结婚以后都在上海,篆刻很厉害。我跟方先生学篆刻,二十岁时开始学,劲头很大,给许多书画家刻印。三十岁以后,我基本上没有刻了。把精力集中到写字上来,篆刻就暂时丢在一边。等到九十年代的时候又开始篆刻,上海书画出版社策划出我一本书法与篆刻的集子,我就重拾刻刀,兴趣不减当年。浙江美术馆还要约我搞一个书法、篆刻、绘画的大型展览。因为现在年纪大,眼睛衰老快一点,难度也很大。我们这一辈文化程度比较低,我初中毕业,也没有家学渊源。当时条件没有那么好,都是自学的。我很羡慕其他同龄人,读书比我多。我自己也不用功,比他们都要差。现在看起来还要学一点东西,想多看点书,年纪大了再不学,退化很快的。
练书法我从小就喜欢,但是路走得不好。当时我们家条件很困难,生活很苦,天天去练字没有这个条件的。方先生对我说,你没有时间,每天写十个字就够了,一天写十个字,认真对待十个字,以一当十,以十当百,要非常认真地去练。开始时,我写篆书。我现在教学生写字,对篆书也很重视。因为篆书写好了,学隶书就很方便,楷书、今草都可以写。篆书基础不打好,写起来笔力就不够。这个路子还是前辈教我们的。我篆书可以写好几种,隶书也可以写,有些人只写一个体,我是五体都写。
要学好书法,一是心态要正,不能老是想到地位什么的,有些人一得奖就完蛋,有些人一升官就完蛋。不要想得太多,要顺其自然,做人要好好地做,读书要好好地读,心尽量不要搞得太乱。二是基础要打得踏实,老一辈书法家基础都打得很好,我们这一代人都有欠缺。三是学东西路子要对,不能胡来乱搞,传统的东西还是很重要的。现在有些人心思比较浮躁,总想一举成名,想要的东西太多。古代人心都静得下来,所以作品站得住。心不要太急,太急没有好处。四是要融会贯通,一个艺术家最好是篆刻、绘画、书法都能搞,把它们连起来。现在会“诗书画印”的人很少了,很可惜的。“诗书画印”全能,可以互相弥补,各种东西都会好起来。写字也一样,要专一个体,其他东西都能够懂一点,学一点,都有好处,艺术是可以沟通的。
三十年过去了,感慨万千。我真心希望接下来还是多在传统上多下点功夫,不要被花哨的东西所忽悠。历史会检验每个时代的人物,一时的名声并不代表久远。相信浙江省书法事业会越来越繁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