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工作报告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3/4/7 21:32:45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2日)
赵雁君
各位理事:
我受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托,向理事会报告2012年工作和2013年工作任务,请予审议。
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蓝图新的一页。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的领导下,牢记使命,努力践行“二为”服务宗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认真实施本届书代会提出的“变革求发展,创新促繁荣,努力构筑浙江书法新优势”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在品牌活动、展览评论、书法创作、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有了新的实破。
一、2012年工作回顾
(一)三十回眸,浙江样本
1982年1月,浙江书协成立。从此,浙江书法家、书法工作者有了自己的团队与组织,有了自己的艺术与学术引领人。三十年不懈努力,三十年春华秋实。2012年,以本会成立30周年为契机,全面回顾浙江书协30年的工作历程,系统梳理浙江书协30年赵孟頫的工作成就,科学总结浙江书协30年的工作经验,是2012年省书协的工作重点。
浙江书协30年,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历着科学发展之路,历久弥新的30年;浙江书协30年,是带领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发挥书法载体特有的文化传播力与艺术感染力的30年;是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着力践行“二为”宗旨和“三贴近”原则,积极开展书法惠民活动的30年;是打造品牌、提升品位,着力培育与扩大品牌活动效应,推动浙江书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30年,是创设机制、营造氛围,着力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不断壮大传承有序、德艺双馨书法大军的30年;是凝聚力量、统筹兼顾,着力强化协会组织化程度,认真履行职能,有效施行“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加快地区平衡发展的30年。这五个方面的经验,是浙江书协对书法强省建设的具体诠释;这五个方面的成就,也是书法强省之浙江模式的具体解读。其“二为”服务模式、品牌展览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组织优化模式等等,这或是书法强省的浙江样本。
为了充分体现浙江书协30年的辉煌成就,展现浙江书协30年的优秀成果,2012年,省书协特别推出“浙江书协30年”系列活动:(一)举行“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二)举办“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历届顾问、理事作品展”,出版作品集。(三)评选“浙江书协30年”荣誉奖、贡献奖。(四)举办“浙江省县(区)书协历届主席作品展”,出版作品集。(五)召开“全省县(区)书协工作经验交流会”,评选县(区)书协“先进组织”。(六)举办“浙风浙派·浙江省历届国展省展获奖作品书法篆刻作者精品展”,出版作品集。(七)举办“浙江书协30年学术论坛”。(八)举办“浙江书协30年创作论坛”。(九)举办“浙江书协30年教育论坛”。(十)摄制“见证浙江书协30年”书家访谈纪录片。(十一)举办“我与浙江书协30年”征文活动,出版纪念文集。(十二)编纂出版《浙江书协30年大事记》等。通过这12个系列活动的开展,特别是通过《浙江书协30年大事记》的整理与编写,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浙江书法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文艺思想的指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与重视,离不开老一辈书法家的艺术指导与学术引领,离不开广大书法家、书法工作者的极力支持与无私奉献。浙江书协30年的工作实践,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浙江书协需要继续深化协会中心工作的大局意识,继续强化协会重要活动的品牌理念,继续优化协会基础工作的服务职能。
(二)履行服务,坚持“二为”
围绕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重大事件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精心策划组织主题鲜明的书法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发挥书法载体特有的文化传播力与感染力,始终是省书协“二为”服务的工作着力点。
结合浙江书协成立30周年,为隆重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特别召开纪念《讲话》座谈会,来自全省各地的40余位老中青书法家参加会议,一起学习延安精神,重温当年在延安提出文艺思想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大家认为,搞文艺工作,搞文艺创作,要按照党的文艺思想,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正确把握与社会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清醒认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结合浙江书协30周年,以集中体现浙江书协30年来的优秀创作成果,向党的十八大献礼,重点举办“浙江省历届顾问理事书法作品展”、“浙江省历届县(区)书协主席作品展”、“浙风浙派·浙江省历届国展省展获奖作者书法家篆刻精品展”、“‘陆维钊奖’第六届浙江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等,用书法载体歌颂党、歌颂祖国的伟大成就,用优秀的作品教育人、鼓舞人,真正实现艺术的“二为”服务。
本会始终牢记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艺术回归人民,一直坚持“三贴近”原则,用群众喜爱的形式,写群众能懂的作品,努力拓展书法惠民服务范围、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树立公共的文化服务品牌。2012年度,本会继续开展“书法进万家”、“农村种文化”等方便基层群众欣赏学习和参与的书法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奉献才艺。省书协秘书处曾专程到省书协下基层联系点东阳巍山镇调研了解农民的文化需求与书法活动开展情况,定时专程送图书、送讲座、送春联等书法活动。在年初,本会曾组织主席团成员、秘书处成员及全省各地市书协主席等40余位书法家与当地书法家上百人一起,分别在武义桐琴镇及全省各地市举行大型“温暖前行——新年送百福、送春联”书法惠民活动,现场书写“福”字和春联1000余件,连同事先印制的6万件春联分送给当地群众。为了让更多的群众百姓分享书法成果,使惠民活动效益最大化,今年12月,省书协再次组织征集本会顾问、主席团成员、秘书处成员及各地市书协主席等45位书法家创作”福”、“春联”书法作品,统一印制7万件,由省书协与地市书协再次联动实施“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期间分发给乡镇村民、社区居民。为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本会与杭州都市快报联合推出“墨·吉——2013新春惠民书法作品展”。
(三)品牌展览,优化升级
历代的浙江书法,已然是中国书法史的半壁江山,浙江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书法重镇。通过挖掘和利用浙江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和优化现代文化资源,重点打造一批浙江特色的书法文化品牌,以周期性、常态化,系列性、规模化,普及性、群众化,专业性、学术化地持续推出书法品牌活动,让书法文化资源焕发生机和活力,充分彰显文化浙江、书法浙江魅力,仍是2012年浙江书协工作的重要抓手。
一是以名人效应为动力、以大师楷模为目标,致力创建浙江书法创作高地、学术高地、人才高地的书坛标杆。每三年一届的“沙孟海奖”全浙书法大展、“陆维钊奖”浙江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大展的周期性推出,已成为推动浙江书法发展的活力载体和品牌展览,是浙江书坛最高层面的展示平台,也成为浙江书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出精品的有效途径。历时一年的“明招杯”浙江省第六届“陆维钊奖”中青年书法篆刻大展于今年12月在金华隆重开幕。与往届展览相比,本届参展作者更加注重作品的表现力与传承性的关系,重基础、重个性,精品意识明显提高,大批优秀年青书家的脱颖而出,为浙派书风又注入了新鲜元素与强大后劲。
二是抓住契机,借势发展,致力创建全国书法品牌。省书协利用浙江书法历史资源与自身优势,主动参与指导、合作协助地方政府推出文化品牌与文化品牌活动,合力打造全国性书法活动,是省书协优化升级品牌展览的重要举措。2012年,由于浙江省文联和绍兴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浙江书协的极力参与,经多方努力,由中宣部批准的中国书坛国家级文艺奖项——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活动落户浙江绍兴,并将长期承办。11月29日到12月3日,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浙江文联、绍兴市政府联合主办,浙江书协、绍兴市旅游集组织承办的“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工作在绍兴圆满完成,展览及颁奖大会将于2013年绍兴兰亭书法节期间隆重举行。本次兰亭奖活动首设“艺术奖”10名,本会林剑丹、王冬龄获此殊荣,另有方波、吴晓明、徐咏平、毛万宝获“理论奖”三等奖,何来胜、李利获“创作奖”三等奖、鲍佩红等20人作品入展,成绩名列全国前茅。
多年来,本会一直参与指导湖州“湖笔文化节”书法活动。为扩大湖笔文化节在全国的影响力,本会与湖州市政府合作,由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展览”于2012年9月28日在“第六届湖笔文化节”期间推出,并将每二年举办一届,同时举办“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这将成为浙江书协第二个“国字号”书法品牌展览。省书协与永康市政府合作,为打响永康五金博览会的产业文化品牌,提升美誉度,引进承办中国书协三大国展之一的“第九届全国刻字艺术展暨第十四届国际刻字艺术展”,于2012年9月23日在永康五金博览会期间隆重开幕,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内外刻字家云集浙江永康,切磋艺术、相互交流,浙江刻字形象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诸如此类的全国性展览项目的引进、推出,是浙江书协展览品牌战略优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这不仅能带动浙江书法创作水平的提高与书法事业的繁荣,同时也为提升地方文化活动品位发挥积极作用。
(四)评论宣传,双向并举
以创作为龙头,以展览评论为导向,实施“双精工程”,倡导“四重原则”,一直是浙江书协的工作指导方针与人才培养方向。2012年,省书协紧紧抓住30周年契机,围绕浙江书协成立30年的发展历程,深入展开学术论坛、创作论坛、教育论坛、创作沙龙等多种形式的展览与评论互动合一的浙江书协展览学术模式。
举办“浙风·浙派——浙江省历届国展省展获奖作者书法篆刻精品展”,举行“浙江书协30年创作论坛”,意在反映浙江书协30年来的展览创作成果,明确浙江书协继续繁荣创作的目标与方向,旨在分析浙江书坛的创作现状,探讨浙江书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举措与方针。为此,本次论坛“从全国展看浙江书坛、从全省展看浙江书坛、从个人创作看浙江书坛、从书法强省看浙江书坛”等四个主要议题进行研讨,进一步明确继续倡导“四重原则”与“双精工程”的重要意义。
针对浙江书法的艺术、学术、教育成果以及浙江书协的工作成效,力求全面、客观、深刻、合理地总结出浙江书协30年来的经验得失,进一步提升浙江书协的各项工作水平,积极推动浙江书法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浙江书协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我们特别举办“浙江书协三十年学术论坛”,就协会的各项工作层面展开学术梳理与理论总结,面向全国进行了广泛的征稿。从全国60篇应征论文中精选作出18篇相关论文,在学术论坛上交流发表。浙江书协作为专业社会组织,如何服务社会书法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探讨助推中小学写字、书法课程教育方面的方法与举措,研究培养提高社会书法教师、中小学书法教师水平的策略与途径,进一步梳理分析浙江书协30年在社会书法普及提高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特举办了浙江书协30年教育论坛。同时,浙江省书协还广泛征文,我省老中青各代书家、书法爱好者、书法工作者针对书协发展30年的风雨兼程,就各自亲身经历或切实感受,叙说30年中与自己有关的艺事记忆和感人故事,反映浙江书法事业的变化和发展,展现30年来浙江书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书法家们精神风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30年来,是浙江书法从传承中走向创新,在发展中走向繁荣的30年。无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打造品牌、提升品位,还是在创设机制、培养人才,凝聚力量、强化组织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开创了书协工作的诸多浙江模式。这期间,离不开历届顾问、理事的思想引领,离不开他们的亲力亲为,高度体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为浙江书坛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传承光大浙江书法精神,保存浙江书协发展历程中的珍贵史料,见证浙江书协发展的光辉历程,本会以五届以前担任过浙江书协的正副主席、顾问、常务理事等老书家及驻会秘书处人员,地方书协初任主席等为对象,特别摄制《见证浙江书协30年书家访谈》纪录片。
为了让社会更多人了解浙江书协的发展历程、浙江当代书风的审美导向,让更多人享受浙江书协30年的书法文化成果,解读书法强省的浙江样本,协会在2012年度加大了宣传力度,着力注重发挥媒体功能,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氛围,扩大浙江书协在全国的影响力。
在《美术报》连续刊登“书法强省的浙江解读之一、之二”系列报道;在《书法导报》专版介绍“浙江样本,三十而立——浙江省书协30年品牌活动的实践路径与理论思考”,并在“书法视点”栏目上刊发学术委员会、书法创作委员会、篆刻创作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的“谈浙江书法”专版;《书法报》全年以专版形式连续报道“浙江篆刻30年”盛况。《美术报》、《书法报》、《书法导报》均以4至6个专版形式分别刊登了“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历届顾问理事书法作品展”、“浙风浙派——浙江省历届国展省展获奖作者书法篆刻精品展”的全部作品。以及“浙江书协30年”12个系列活动的新闻、专题报道。“浙江书协30年”的辉煌成果及作出的社会贡献,被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国内重要媒体所关注,分别给予重点报道。12月7日的《浙江日报》发表了本报记者“三十载承前启后,三十载春华秋实——书法强省,浙江样本”的专版;在12月13日的《光明日报》头版报眼上,发表了本报记者撰写题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回归人民—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在‘三贴近’中发展壮大”的报道。
(五)人才培养,完善机制
优秀书法人才是推动浙江书坛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事业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在浙江书法事业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出作品、出人才”是书法强省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本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创设机制、营造氛围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批批新人初露锋芒、脱颖而出并日渐成熟,浙江书坛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这离不开浙江书协多年来“重学养、重品格、重基础、重个性”人才培养战略的倡导与深入实施,离不开“双精工程”的不断推进与完善。
2012年度,本会以品牌活动为载体,以全国性、全省性等各种重大重要的大展大赛为契机,围绕出作品、出人才的总要求,省书协积极组织发动会员,精心创作,打磨加工,认真选送,广泛参与,既突出重点,又关注新人培养,以点带面,普及与提高两手抓,为书法作者创造学习条件,提供方便,营造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良好氛围。诸如,组织实施备战“省六届中青展”、“赵孟頫奖展”、“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九届全国刻字艺术展”全省重点作者作品加工会暨“书法沙龙论坛”、“篆刻沙龙论坛”“刻字沙龙论坛”。各团体会员、相关专业委员会也为此广泛发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规模、不同门类的创作培训,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会员的创作热情和参与度,普遍提高了创作水平。2012年,本会在全国性展览中有23人次获奖,有245人次入展,取得了优异成绩。
本年度,本会继续开设“浙江省书协书法、篆刻创作研修班”,举办了为期4次12天的集中研修,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担纲教学,书法创作骨干120人,篆刻创作骨干68人参加了研修班培训。完成学业后,举行了“优秀学员”评选活动颁发证书与奖学金,给每位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浙江书协在继续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不断加大人才扶持力度。2012年度,本会继续实施“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年度奖’”激励机制,由本会主席鲍贤伦继续捐赠3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性大展、学术研讨会中入展、入编、获奖作者进行配套奖励,并在年终举行表彰大会。另外,本会设立两年一度的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县(区)书协等组织“年度奖”制度同时实施,对展览活动、精品创作、学术研究、教育普及等组织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专业委员会、地市书协给予表彰与鼓励。
这种以展览为载体的作品加工会与常设的创作骨干研修班人才培养及配套奖励机制,已成为浙江书协的人才培养模式。
(六)三位一体,发挥优势
省书协与团体会员、县区书协、个人会员之间,如何架构“桥梁”,如何维系“纽带”,如何强化组织,如何发挥作用,这一系列问题是历届书协为之不断努力的工作追求。以科学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拓展、创新协会的工作模式、工作领域、工作机制是浙江省书协在2012年着力思考的问题。如今,秘书处、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实施省市联动、与专业委员会之间互动的运作机制,已成为书协组织的浙江模式。
首先,秘书处统筹协调,专业委员会各司其职,彰显专业引领作用。2012年,各专业委员会,结合省书协重点工作,或协助运作,或独立实施一系列活动。学术委员会编辑出版《浙南书学研讨会论文集》、《浙北书学研讨会论文集》,并召开浙北书学研讨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书学研讨会。组织实施“浙江书协三十年学术论坛”。创作委员会组织实施“2012年度浙江省书协书法创作骨干研修班”为期12天的4场次培训工作,“浙江书协三十年创作论坛”、“浙江书法创作沙龙论坛”、“浙风浙派—浙江省历届国展省展获奖作者书法篆刻展”等活动。篆刻创作委员会组织实施“2012年度浙江省书协篆刻创作骨干研修班”为期12天的4场培训工作、“浙江篆刻创作沙龙论坛”、全年在《书法报》连续推出“浙江篆刻三十年”专版;教育委员会举办了“全国书法创作五一培训班”、“浙江省第二届书法教师骨干培训班”、“全国书法基本技法强化培训班”、“浙江书法三十年教育论坛”,完成2012年教学基地实地考察、综合评估和授牌工作。刻字委员会承办第九届全国刻字艺术展暨第十四届国际刻字艺术展,举办“锋彩端午——浙江省民俗刻字艺术大展”,“嘉兴市第七届刻字艺术展”。女书协举办了“万紫千红—沪·浙女书家书法篆刻交流展”、“荣安明珠—浙·沪·豫女书家作品展”;沙孟海研究会完成《沙孟海研究》四期杂志的编辑工作,完成《纪念沙孟海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征稿编辑工作。
其次,加强指导、联络、服务,充分发挥团体会员基层组织功能。2012年,本会把各地市书协的相关工作纳入省书协工作的组成部分,实施省市联动、互动,确保全省活动参与面,实现效应最大化。《浙江书协30年大事记》的编篡,“书法进万家”,各类赛事的发动、培训、参展,以及教育研讨等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相互协调、上下联动、统筹兼顾地展开实施相关工作的组织作用。一年来,各团体会员成绩斐然,亮点纷呈。
杭州市书协举办了“香溢苏杭”中国书法名城杭州苏州作品展;杭州市第二届“清风杯”书法大赛;“落纸云烟—当代书法百家扇面作品展”,并举行市书协创作展览基地授牌;宁波市书协举办了“喜迎十八大,翰墨映辉煌—工行杯宁波市第二届书法篆刻大展”;“宁波市书法高级研修班学员成果展”,邀请专家举行周期性的书法篆刻讲座,编辑出版《宁波书法通讯》三期;温州市书协举办了“西泠印社壬辰春季雅集‘诗岛清韵’文艺创作表演鉴赏系列活动”;“金石同古—方介堪、方去疾昆仲艺术纪念展”;“中国温州·韩国牙山书法交流系列展”;“温州十六青年书家作品展”等活动;金华市书协举办了“八咏墨畅”百名书家写名城书法展;“兰心蕙质”首届市女书协作品展;“金华市首届刻字艺术展”,承办“明招杯”浙江省第六届“陆维钊奖”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绍兴市举办了“绍兴市优秀书法作品展”;“绍兴·沈阳书法联展”;“绍兴·新加坡两地书法交流展”;与绍兴市书画院合作“一画一书常年展”等活动;台州市书协举办了“台州市第三届书法大展”;“台州市第二届名家书法精品展”;“中韩建交20周年,第十六回世界书法文化大展中国展区椒江展”,协办“浙江省历届县(区)书协主席作品展暨第二届县(区)书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嘉兴市书协举办了“锋彩南湖”嘉兴端午文化·全省刻字艺术展,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专题书法展暨嘉兴市第八届妇女书法巡展。“首届嘉兴市中小学生书法比赛”;湖州市书协举办了“赵孟頫杯”第四届全湖书法大展;“翰墨新篁”湖州晚报首届全市少儿书画大赛获奖作品展;举行“走在春天里”—湖州文艺家进村入企基层行活动,协办首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丽水市书协举办了“丽水书法艺术大展”、“丽水首届刻字展”、“丽水市摩崖石刻拓片展”、“丽水市视觉艺术创作群体优秀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丽水创作培训基地命名授牌;衢州市书协举办了“衢州市第三届篆刻展”、“衢州、丽水、金华书法交流展”,赴新疆乌石用书法慰问援疆建设者及当地群众;舟山市书协举行了“庆祝舟山群岛新区设立一周年书法大展”,“首届青年书法提名展”,“传承文化·礼赞高尚—舟山妇女书法展”等活动。
充分发挥书协各专业委员会和团体会员的人才优势与工作平台,加强组织协调,整合资源,配合并协助省书协重点工作,多渠道、多平台地开展创作展览、学术研究、教育普及等方面工作,为浙江书协工作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省书协专业委员会和团体会员的工作,已然成为省书协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位理事,浙江书协出色地完成了六届主席团第三次(扩大)会议确定的2012年度的各项任务,这是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联领导高度重视、有力指导的结果,是我省广大书法家、书法工作者热情参与和尽力作为的结果,是在各专业委员会、各团体会员、各位理事奋发努力、真抓实干的结果,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这支队伍是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也干得成事的队伍。借此机会,我代表书协六届主席团、秘书处,向各位理事,并通过大家向全省广大书法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过去一年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不断变化的形势相比,与广大书法工作者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与加强的地方。当然,只要我们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并尽力解决,定能继续保持浙江书法走在全国前列的良好态势!
二、2013年工作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2013年省书协的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国第九次文代会精神和省委十三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强烈的事业心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开创浙江书法事业的新局面。
(一)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宗旨,努力在服务大局方面有更大作为。
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文化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重大节庆、重大活动为契机,精心组织,积极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有声势有影响的重大主题性书法活动。
(二)以为民、惠民活动为抓手,努力在服务社会方面有更大成就。
深入持久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上下联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层面的书法惠民活动,大力推进书法惠民服务品牌化,经常性、制度化,努力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共享书法文化发展成果。
(三)以培养人才、推出精品为核心,努力在构筑浙江书法新优势方面有更大成果。
继续举办“浙江省书协书法、篆刻创作研修班”,以全国性、全省性大展为契机,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的培训加工活动,举行“浙风浙派”——历届国展省展获奖作者书法篆刻精品展”全省巡回展,召集获奖作者与巡展地市重点作者举行创作沙龙论坛;启动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青年书家人才培养“新峰计划”(五年规划)。继续与教育厅、省教育考试院合作推出“浙江省书法教师水平等级考试”及培训工作,为奠定浙江书法事业的发展基础,储备人才。
(四)以品牌优化升级为举措,努力在发挥浙江书法资源优势方面有更大成效。
为了扩大品牌效应的最大化,站在全国书坛的高度,拟与中国书协联合推出“孙过庭奖”全国行草展、“沙孟海杯”全国书法大展等品牌展览。继续推出本会与地方政府联合打造的“沙孟海奖”第八届全浙书法大展,启动“第三届兰亭雅集书法双年展、兰亭雅集42人展暨兰亭论坛”,拟推出“吴昌硕奖”第四届浙江省篆刻大展。做好“第四届兰亭奖”的展出工作及颁奖活动。启动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精品创作工程之一:“百家百卷颂浙江”浙江书坛名家手卷作品展(二年规划);之二:“复兴路上的浙江人”浙江书法精品创作工程(五年规划)。
(五)以完善协会制度为保障,努力在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方面有更大进步。
强化档案意识,以《浙江书协三十年大事记》的出版为契机,不断补充、完善协会档案,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做好协会档案工作;强化组织意识,协会在“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基础上,不断将工作层面引入基层,进一步树立起浙江书坛“一盘棋”的概念,加强发挥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的作用及社会书法团体服务体系建设;拟推出“浙江省地市书法邀请展”。深化激励机制,继续实施浙江书协个人“年度奖”制度、团体“年度奖”制度等,加大对优秀书法人才和组织工作的奖励力度;强化与新闻媒体的联系,运用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协会工作信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社会影响力、传播力。
各位理事,我国的文化事业正处于一个难得的发展时期,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励精图治,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为建设浙江文化强省、“二富”现代化浙江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