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官方网站 | ZJSSFJXH.COM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卢乐群《见证浙江书协30年》书家访谈录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3/4/8 19:27:08

1.1982年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以沙孟海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书法家是怎样带领大家从事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倡导的是什么样的精神?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怎样的认可度?
卢乐群:沙孟海先生是一个书法大家,泰斗级的人物,同是又是一位谦谦君子,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他带领我们学习书法,是重视传统的。一般人学习书法,刚开始未免会急功近利,这种做法是为沙先生所不许的。他一定要你一步一个脚印从传统走来,然后再出去。他非常重视传统,注重学养,注重理论。因为只有这样,理论跟创作实践相结合,才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创作,才可以使自己的创作境界更高。没有理论为基础的书法,不会走得很远,不会走得很长,也不会达到一定高度。
      沙先生还非常注重人品,总以儒家的精神要求自己。对于他的学生,对于周围的人,不会去唱高调,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大家。他跟学生出去,往往是他请学生吃饭。他很爱护自己的学生,很爱护后一代人。当然在这样的要求下,在这样的师表面前,大家很容易把力量都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一个很好的竞争的状态。
       大概是1984年成立了浙江省书法理论研究会,我那个时候开始担任了副秘书长,差不多也是从那时期担任了理事。浙江书法在书协良好的组织下,有沙先生作为领导,把书法家队伍办成了一个大学校。这个学校不单是停留在中国美院里面,而是整个书法家队伍都来共同学习,办成了一个大的竞技场,办成了一个大家庭。互相关心爱护,而不是互相攻击诽谤。省书协每一个阶段、每一年都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并由具体的人去负责。这个规划要达到一个什么高度,有个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的人去负责,最后再检查,看看效果怎么样。有些工作不在检查里面,通过展览的形式很自然地得到了检查。


2.台州市书协是什么时间成立的?台州书协又是如何开展工作的?请介绍一下当时台州书法的发展概况。
卢乐群:台州书协成立得比较晚一点,大概是1989年左右吧。但是台州是比较特殊的,台州政府那个时候所在地在临海。临海早在80年前就成立了书法研究会,这是国内最先的一个书法组织,基础很好,在当时还是能发挥作用的。省书协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对台州书协是很重视的。像朱关田先生来台州理论宣讲就有两次,这在其他地方恐怕就没有。可以这么说,早期的氛围是比较好。当时几位前辈,都是水平不错的老先生。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书法,像朱在勤、郑德荣、陈永文等先生,还有李文宽、李文斌、冯志彬等先生。八十年代初,还处在后“文化大革命”时期吧,实际上还是有点“文革”
影响的。李文宽当时任临海武装部的部长,非常支持书法。以后还有李晨冲、王兴国、孙忠焕同志,这些领导都非常重视书法。像台州领导这么重视书法,我相信其他地方恐怕没有。台州地区很早将书法家纳入拔尖人才的范围,有好几位书法家获得过拔尖人才的荣誉称号。


3.浙江书协走过三十年,浙江省书协的队伍和力量在不断壮大,创作、研究水平在不断提高,您作为她的见证者之一,能否谈谈总体评价?
卢乐群:浙江书协是一个很大的、面很广的一个学术团体。这个大的学术团体里,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大家都非常投入与努力,竞技场跟大家庭很容易起矛盾,很容易出现前人所说的文人相轻的情况。但是老一辈书家,还有书协组织的领导,下面一代的中坚人物,他们之间从来没有为了什么名分、为了水平高低产生什么矛盾。人家好的尽量去宣扬,说人家好唯恐不及,自己不够的地方也实事求是地面对,还公开地承认,公开地说我觉得哪些方面还是不够的,重视品德。没有门派之争,没有流派之争,没有一定的高下之分,这样就存在既是竞争的竞技场又是和睦的大家庭。
      浙江从来都是书法文化比较璀璨的一个地区。三十年这个时间的容量,相对于一千多年的书法历史,它是怎么一个比喻呢?千年的书法历史是源远流长,多经典之作;而三十年的中国书法,它是流短宽壮,多绚丽之作。三十年的中国是一个洪流,而浙江在这个洪流里面,它处在一个领先的地位,它的浪可以说是最高的,它所溅出的浪花也是最美丽的,它所结出的果实也是最有分量的。为什么给它这样一个评价呢?我觉得浙江在书法创作上面,注重传统,它在好多地方对前人有所超
越。要超越前人很难,但是有不少人在不同的层面上,不同的角度,都有所超越。这点其他地方未必能做到。在书法理论上,像浙江这样书法理论做得这么好的,发动面这么广的,出了这么好的书法理论成果的,其它地方好像不曾多见。


4.从您自身的角度,介绍一下您是如何从事书法创作、书法研究的。能否谈谈您的创作思想、研究方向及取得的成果。
卢乐群:我学书法比较早,从六七岁的时候就开始了。我的祖父以前在杭州文澜阁里面工作,是一个文字人员。我父亲1948年去了台湾以后,我跟随祖父在家里学书。到中学以后,我跟临海市里几位老先生学。到七十年代初,我又到杭州跟沙孟海先生、陆维钊先生学。沙先生没有说一定要我写碑,他没有这个要求,但是他的那种力量感染了你。他就是那样有艺术感染力,冲击力强,很震撼人的。我学书法基本上没有间断过。我倾向于壮美的风格。我早年在家里,在当地老先生那里学二王,最传统最经典的东西。到了杭州以后向沙先生、陆先生学的是碑的东西。我慢慢体会到了,慢慢地贴近他们,然后把他们的精神,又贯穿到二王上面来。现在提倡书法创作有各种风格,其中一种是回归二王。但我的回归二王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尽量地贴近二王,第二个就是用碑的成分掺合进去,达到一种壮美的程度。
       书法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就是一个人的心,是一个人的学养。沙先生指导我学术是非常认真的,非常实事求是的,没有什么忌讳。他谆谆善诱,让你去学习什么,往往是启发性的。他对我要求也很高,要我们读书、学习理论。他说你们学书法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永远都不要停顿自己的脚步,按照一条正确的路子,锲而不舍地往前走去,也不要完全迷信古人,总得有自己新的东西。我学沙先生的东西时间比较长,慢慢地去体会他,慢慢地去了解他。八十年代沙先生很多时间是在医院里面度过,我从临海去杭州,每次见他,他不一定在家里,往往是在医院里面,由朱关田先生陪我一起去。有几次沙先生身体确实不好,但是他从来没有让人感到你是去麻烦他。他总是非常认真地把你的作品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或者是正面地批评你,或者是侧面地鼓励你。总之,作为一名良师,他是非常称职的,我是非常敬仰和钦佩的。浙江书法走过了三十年辉煌的历程,在全国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想,浙江书法一定能够继续发扬优良的传统,在全国继续走在前列,创造灿烂的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