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官方网站 | ZJSSFJXH.COM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张耕源《见证浙江书协30年》书家访谈录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3/4/8 19:31:40

1.您担任了哪几届省书协理事(顾问)?参加了哪几届代表大会?
张耕源: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全国兴起了书法热,大家对书法有一种很高的热情。不管是老年、中年以及少年儿童,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大家都非常热衷于学习书法。非常幸运的是,当时一些老先生还健在,像沙孟海先生、陆维钊先生这一辈,在他们的指导和带领之下,浙江的书法热潮迅速地发展。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省文联领导成立了省书协,所以,浙江省书协的筹备活动在全国讲起来是比较早的。
      至于我担任了哪几届省书协理事,具体的我倒忘记了。应该是一开始就是理事,下一届是常务理事、篆刻委员会的常务秘书长。后来当了顾问,直到现在的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所以,我自己一直在书协里面做些具体工作吧。

2.浙江省书协一直在提倡“浙江精神”,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请问“浙江书法精神”应包含哪些内容?
张耕源:我觉得“浙江精神”在全国很有代表性。首先是尊重传统。浙江的传统基础很厚,历代大家辈出,一直到近代、当代都有很多很杰出的书法大师。第二,强调艺术个性、个性化的创造。譬如吴昌硕、潘天寿、沙孟海、陆维钊这些前辈,既有非常深厚的传统功底,又有很强烈的个性。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传统和创新完美结合,这正是“浙江精神”的实质。
       第三,重视学术。现在的整个社会大潮在商业化的冲击之下,许多艺术家往往变得很浮躁,着力于追求物质方面,浙江却不一样,注重学术,这是浙江精神很突出的一个地方。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在书画这一块,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讲究全面修养。历代,特别是明清以来,很多成功的大师都是诗书画印全面发展。中国艺术非常强调品味和功力,要求用各方面学问来支撑,它的知识结构是一个金字塔型,要有广泛的基础,然后才有高度,因此诗书画印全面发展是最合理的。各种艺术的相容是个人问题,要有所成就,必须做到将不同的艺术加以融合,相辅相成,即所谓融为一炉啊。

 

3.浙江省书协成立以来,专业委员会从原来的两个(理论、书法创作)发展到现在的八个,请问各专业委员会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
张耕源:专业委员会的发展本身是适应客观需要的结果,书法事业向前发展,队伍不断地扩大,工作层面有不同的分工。
我们的分专业委员(如篆刻委员会)在全国是比较领先的。书法家有的侧重篆刻多些,有的侧重书法多些,有的擅长理论,还有妇女的书法家。根据各人的特色不同、特长不一,安排在相应的专业委员会工作。大家有兴趣,效率比较高,各专业委员会很好地融合,更便于开展省书协工作。


4.浙江书协走过三十年,您认为哪些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值得总结与发扬?
张耕源:浙江省书协历来是先进单位,说明省书协这么多年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这跟领导以及各个部门负责人的事业心、奉献精神很有关系。从事社会工作必须要有奉献,如个人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但也有很多回报,即能够接触社会、广交朋友,使他本人有很大的收获。比如说开展协会工作、开展专业委员会工作,有很多工作要和老前辈联系,就会有更多的跟老前辈学习的机会,得以广泛地接触,吸收方方面面的东西。省书协工作有个非常好的开端,以及三十年来的健康发展,这在全国是领先的。现在换了新的班子了,我希望能够很好地传承这个传统,并且取得更大的更新的发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篆刻专业委员会给八十岁的老篆刻家、老书法家祝寿。体现了尊老爱幼、尊重传统的意思。这个已经形成一个风气,非常热闹,非常开心,对老年的书法家、篆刻家是一个很大的安慰,对年轻人来讲,无形中接受了一次中国的尊老爱幼的传统教育。刚才已经提过,浙江省书协的工作在全国是领先的。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好好总结。所以这一次纪念省书协成立三十周年,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但对浙江省书协有纪念性,可能对全国也是一个有启示性质的活动。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有一个非常好的社会背景,再加上几届的领导都非常杰出。最早是沙老,后来是朱关田老师,开展的工作在全国都是领先的,多次受到中国书协和省政府的表彰,使以后的工作有了很好的传统。
       我现在基本上退出书协的工作了,但是我希望以后的继承者能够保持这样的传统,继续发扬,开创一个更新的、更好的局面。

5.从您自身的角度,介绍一下您是如何从事书法创作、书法研究的,能否谈谈您的创作思想、研究方向及取得的成果。
张耕源:因为我是从小就接受了美术的专业教育,后来就在中国美院工作,一直到退休,所以我有一个非常良好的艺术氛围。我对这个专业的选择,是跟我的工作结合起来的。特别是退休之后,我的主要生活内容就是从事这方面的社会工作和个人创作。除掉这个之外,生活就会很单调、很苍白了。艺术已经成为我生活很重要的部分。我从事篆刻比较早,后来才延伸到书法、绘画等方面。在书法领域里面,我涉及的也有很多方面,如篆刻、书法、现代刻字,在全国我从事这个工作也是最早的。所以最近中国书协给我颁了个奖——“现代刻字艺术的杰出贡献奖”,全国也没有几个,因为他们看到我从事这项工作比较早。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后来也受了专门的绘画培训、培养。我以前篆刻从事得比较多,现在年纪大了,眼睛各方面也有点困难,因此篆刻慢慢减少,绘画比较多。我的观念就是中国艺术家应诗书画印全面发展。我的工作有阶段性,有一阶段书法多一点,有一阶段篆刻多一点,有一阶段绘画多一点,近几年绘画上面多一点。画的也很广泛,以花鸟画为主,人物跟山水也作一点。我主观追求画古人所不见、不画的东西,这样就填补了在中国画题材上面以前所没有的东西。再一个是和古人的作品拉开点距离,所谓拉开距离就是强调一点时代感。今天的中国画,不是清朝的,也不是明朝的。强调的是这样一个意思,这是我的一个设想。那么我的追求呢?我喜爱热带的花卉,有生气,很阳光,造型多变,色彩艳丽,很吸引我。我在国外看到一些印象派后期的大师,也是吸收了非洲艺术、东方艺术,对他也是一种新鲜的信息。所以我在艺术创作方面追求表现一种新的信息,因为它们能提供一种刺激,然后激发出你的创作热情。
       至于我在书法艺术方面的追求,由于跟篆刻的关系比较深,所以以后主攻的书体还是以篆书为主,篆书中又以大篆为主,风格上比较奔放。前人写大篆工整秀丽的比较多,我想继承吴昌硕跟沙孟海、陆维钊这个体系,比较讲阳刚,比较讲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