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官方网站 | ZJSSFJXH.COM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梅谷民《见证浙江书协30年》书家访谈录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3/4/22 14:22:37

梅谷民访谈录

 

1.您是什么时候担任省书协理事(顾问)的?请您谈印象较深的几件事。
梅谷民:我担任省书协理事大概1987年前后。任理事期间,几乎什么活动都去,没有不参加的。因为我们是代表一个地区的。地区就比较强调地区的书协,尤其是普及这方面,引起省书协的重视。当时衢州市书协跟金华、义乌是不好比的,不在一个平台上。那边已经很成熟了,我们起步比较晚,慢了一步。省书协的会员、全国的会员都很少。当时的衢州市书协主席是章寿松(1933—2002),金华永康人,我是副主席,那时衢州的省会员就我和他两个人。章寿松当时是从金华那边转任衢州市文化局局长的,现在已经不在了。我印象较深的活动是参加了一个省书协会员赴台湾书法联展的评选活动,选出我省参展作品60件,一个地区一个评委,衢州地区是我去的,沙老当时还参加评选的。与台湾相比,浙江的比较强。所谓强呢,就是各种书体都有,写得有一定的高度,所以给我的印象是比较好的。台湾的书法展览最近在杭州平湖秋月搞了一个,我去看过,好像有几个写得比较好,但总体好的不多。还有一次,参加浙江与新加坡的书法联展。当时的新加坡书法与浙江的作品放在一起显得很幼稚、很嫩,浙江的作品拿出去很成熟。所谓成熟,就是从形式到书法的功底、作品的内涵,都比较完善,有品味的高度。新加坡跟我们不在一个平台上。所以我们省书协真正在外面亮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省的水平,而是超乎一个省的水平。


2.浙江书协成立以来,浙江书法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协会的性质,您认为哪些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值得总结与发扬。
梅谷民:省书协早些年提出的艺术宗旨就是“重品格、重学养、重基础、重个性”,这个现在仍然有用,而且任重道远。我们的书协应该持续努力,我觉得没有这个不行的。现代人相当浮躁,都追求第一感觉,如果不抓这个东西就更浮躁了。不要只追求表面的第一感觉,现在所谓的要抓人家第一眼,这个远远不够的。书法一定要经得起看,不是表面的好看就好了。我特别想说的一点就是,书法理论研究这一块浙江一直做得非常好。一直到朱关田当主席的时候也做得相当好,很重视这一块。经常搞一些书法理论研讨会、答辩会。我也曾带文章参加过理论研讨会及其学术答辩活动。还有就是搞书法讲座,通常比较多地面向会员,比如温州的林剑丹、出版社的俞建华的讲座等,都很好。因为书法理论不提高,其它地方要提高就很难。浙江是文化之邦,历史上有很多艺术人才,是文化内涵相当丰富的地方。浙江的书法到现在也不会落后,应该在全国还是可以的。


3.浙江书协成立后,请问当时省书协与地市书协组织是怎样的互动关系?如何指导?
梅谷民:我对省书协的印象是比较好的。因为我又是美术家协会的会员,我可以有比较。我自己就从书协同道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书协的活动给我的印象是从来没有停顿过,活动是一个接一个地开展,展览形式也丰富多彩。我因为退休后进山了,不在市书协工作了,所以近期的省书协活动了解不多。记得有一次省书代会(是第三届还是第四届我记不清楚了),放在我们衢州市的江山召开,自始至终会议都开得很好。我们招待得不怎么样,但是书法家们热情高涨,写了各种各样的作品,给衢州人民留下了不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省书协把与会代表带到江郎山上去参观,回来以后很多人当场作了诗词,搞得非常热烈又非常高雅。书写作品时,写的诗都是写江山、写衢州的。所以,这次会议对衢州书法的触动很大,影响到衢州的各界,对衢州书法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其影响就是最直接的帮助。省书协与衢州市书协的帮助,当然还有多次的艺术、学术讲座,像朱关田、王冬龄、余正等都先后来衢州作过讲座。

 

4.衢州市书协是什么时间成立的?衢州书协又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梅谷民:市书协好像是1986年成立的,之前叫做美术书法工作者协会。这个也是形势所使。当时衢州的美术这一块是可以的。书法与金华那边不能比,所以要跟着上去。书法我一直是很重视,但是没有找到机会。在市美协成立的带动下,就成立了这个书协,书协成立起来以后发展还是比较快的。
    当年的书协本身没有经费,所以开展有关工作首先要靠领导重视。领导不重视,工作也就很难开展。二要争取社会的支持,特别是有识之士、企业家的赞助。我本身是文化馆美术书法的负责人,后来当了文化处长,后来又当书画院长。有这些平台去做工作,就很方便。记得是在1988年,浙江农民书法大赛那一年,我在文化局工作,当时叫文化员下到各个镇、山区、库区都去找会书法的作者。库区文化员反映说没人会写,只有一个老头写起来的字歪歪斜斜。叫他写来我看看,他还不给,说太难看。后来拿来一看写得很好,但就是落款差,我给他稍微辅导了一下。这张作品是沙孟海老先生看见了,说写得很好,很有个性。最后成了浙江省农民书法一等奖获得者。当这个局长可以做些基础工作。比如说衢州古道上的金仙岩,有一个山洞,洞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的摩崖题记,可考的有29处之多。这是一笔文化遗产、历史财富,是衢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支撑。为此,我曾组织了七八个人,把洞内的摩崖书迹一一拓下来,并在1989年撰写了《仙岩洞古代摩崖题记考略》一文,把有关情况报告给省考古研究所。不久“仙岩洞摩崖题记”就成功获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字很漂亮,有机会请去看看。所以说,衢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