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书协三十年学术论坛--赵雁君(二)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3/4/22 14:55:17
二、实践模式:浙江书协品牌活动的路径探索
浙江书法30年的品牌活动探索,是一个不断探索与不断演进的过程。省书协成立伊始,就一贯坚持开放多元、大包容、大书坛的工作思路,形成了浙江书协品牌活动的四大模式,其中“二为”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展览学术模式是浙江书法30年的品牌活动的三个基本点,也是浙江书法品牌活动的三大功能与模式拓展,优化组织模式是品牌活动实施的组织保障与主导力量,四大模式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
1.“二为”服务模式:实施“书法载体”与“三贴近”的品牌战略
30年来,浙江书协切实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把握大局,进一步增强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关注民生,奉献社会,积极组织和参与公益性书法活动。发挥省书协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是浙江书协30年品牌活动的重要实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书法载体特有的文化传播力与感染力。浙江书协30年,是带领广大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发挥书法载体特有的文化传播力与艺术感染力的30年。围绕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重大事件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精心策划组织主题鲜明的书法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30年来,先后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50周年、60周年,庆祝建党70周年、80周年、90周年,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五四运动80周年,迎澳门回归、香港回归,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党的十八大召开等主题性重大书法篆刻展览活动。其中,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举办的浙江书法名家遗墨展、浙江书法名家作品展、浙江书法精英作品展、浙江书法新人作品展等四大系列展览,参与书家达5000余人,共展出不同时代、不同层面的761位浙江代表书家的1100余件精品力作,可谓是浙江书法60年的一次大检阅、大展示。就系列大展的历史性、全面性、规模性以及学术性与大众化的结合,堪称浙江乃至中国书法界前所未有的“文化大餐”;系列大展整体水平之高,参与书家阵容之强、范围之广,可谓是“书法艺术的盛会”;系列大展参观者之多,受众面之广,尤可谓是“人民群众的节日”。201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省书协又推出“万山红遍·浙江书法大展、浙江篆刻大展、浙江刻字大展”,共展出952位浙江书法、篆刻、刻字家的近1000件作品。同时,“万山红遍”系列大展下设地方分展区,展出本地区省级会员作品,其参与面之广、门类之齐、规模之大为浙江书坛展览之开篇。这两次系列大展,不仅充分展现了全省会员忠于党、热爱祖国的理想信念和诚挚情感,充分展示了全省会员的创作成果,而且,充分凸显了书法载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化传播力与艺术感染力。
二是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着力践行“三贴近”原则。
浙江书协30年,是关注民生,奉献社会,着力践行“二为”方向、“三贴近”原则,积极展开“书法进万家”等各种丰富多彩的书法惠民活动的30年。30年来,本会始终牢记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让艺术回归人民,一直坚持“三贴近”原则,用群众喜爱的形式,写群众能懂的作品,努力拓展书法惠民服务范围、服务形式、服务内容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积极组织和参与公益性书法活动,面对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针对贫困学子、希望小学、残疾人基金会等,展开各种形式的赈灾、助学、扶贫等募捐笔会,奉献爱心,自觉担当协会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书法进万家”“农村种文化”等方便基层群众欣赏学习和参与的书法活动,满足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奉献才艺,丰富基层文化活动已是浙江书协30年的常态化工作。浙江书协30年来,举行了上百次“书法进万家,写福送春联”等多种形式的现场创作联谊活动,慰问部队官兵、乡村社区百姓等等,累以万计的春联、“福”字分送给当地群众。在2011年期间,本会曾两次组织主席团成员、秘书处成员及全省各地市书协主席等40余位书法家与当地书法家上百人一起分别在海盐于城镇、武义桐琴镇举行大型“温暖前行——新年百福、送春联”惠民活动,每地分别现场书写“福”字和春联1000余件分送给当地群众。为了让更多的群众百姓分享书法成果,使惠民活动效益最大化,省书协提前组织征集本会顾问、主席团成员、秘书处成员及各地市书协主席等46位书法家创作春联书法作品,统一印制6万件,在省书协与地市书协联动实施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期间分发给乡镇村民、社区居民,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社会的赞誉。同时,省书协主席团成员、秘书处成员分别与地市书协结对分赴各地参与了现场书法惠民创作活动。同时,省书协还多次自行组织或积极参与省文明办、省文联“种文化”培训辅导、“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曾有67人次或去县市基层,或去机关学校讲课辅导,曾9次组织书法家走进农村、社区、校园、军营采风创作,奉赠作
品,提高群众书法欣赏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作用。
2.展览学术模式:实施“兰亭”与“名家”的品牌战略
浙江是中国书法的重镇,有许多盛名已久的书法文化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转化为浙江书协品牌活动的载体,是浙江书协的重要抓手。浙江书协30年,是打造品牌展览、提升学术品位,着力打造品牌展览,推动浙江书法艺术向深度发展的30年。展览与学术功能的合一是浙江书协展览品牌的重要特征,注重展览的学术化与学术活动有机配合,在展览活动中充分发挥学术的载体与功能双重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展览活动的品牌与品质。浙江书协30年,以浙江书法文化资源为载体,周期性、常规化,规模性、系列化,专业性、学术化地持续推出品牌展览活动实践,成为书法强省的浙江模式之一。
一是实施“兰亭”品牌战略
兰亭,是中国书法圣地,也是浙江书法的一张名片。兰亭雅集,已成为浙江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的品牌之一,也是浙江书协的重要活动载体。1983年,在王羲之撰写《兰亭序》1630周年之际,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协浙江分会和兰亭书会在绍兴兰亭联合举办雅集活动。以舒同为首的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书家二百余人云集在兰亭右军祠,赋诗挥毫,畅叙书情。这是兰亭有史以来空前的盛举,同时揭开了浙江书协配合绍兴从1985年开始创设的兰亭书法节,打造“兰亭”品牌活动的序幕。从此,以“兰亭”为主题的省级、国家级重大展览项目及兰亭论坛等艺术学术系列活动得以持续开展。诸如具有重大影响的“中日兰亭书会”于1987年在绍兴举行,中日双方41位著名书法家参加“曲水流觞”“中日兰亭讨论会”等雅集活动。1993年,为纪念《兰亭序》问世1640周年,在绍兴再次举行“王羲之研究讨论会”及“现代王羲之流派书法展览”。为不断彰显兰亭精神,挖掘兰亭雅集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兰亭雅集的历史文化品位,秉承兰亭雅集的文化传统,繁荣浙江当代书法艺术,打造精品展览平台、名家交流平台、学术研讨平台,浙江书协于2006年为此举行“续写兰亭——浙江书法发展战略研讨会”,就协会打造学术高地、创作高地、人才高地等方
面进行了战略研讨。2007年,乘势推出“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暨兰亭书法双年展、兰亭论坛”等“兰亭雅集”系列活动,至今已连办两届,并将持续按届推出。两届兰亭论坛分别以“‘兰亭雅集’的书学史贡献及其文化学意义”及“‘二王’流派与中国书法史序列”为主题的史论研讨,对当今“兰亭雅集”活动与当代书法发展方向提供学术支撑与引导。而兰亭雅集42人展的运作模式,通过个人自荐(或个人投稿)、公众推选、专家提名、媒体公选、专家评审、学术答辩,公正处全程公证,这一评审模式,已成为全国书坛的范式。
“兰亭雅集”系列活动,打造了中国书坛精品展览、名家交流、学术研讨交相映辉的三大平台,形成了雅集、展览、论坛三者并行又整体互动的兰亭雅集品牌活动格局,进一步拓宽了书协活动的多元运作模式,是新时期浙江书协创建浙江书法创作高地、学术高地、人才高地的品牌创新成果。
二是实施“名家”品牌战略
浙江书法名家辈出,不断挖掘浙江书法名家资源,彰显浙江书法精神,有助于提升浙江书协品牌活动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浙江书协30年,围绕浙江历代书法名家、文化名人,开展了大量国际性、全国性、全省性书法活动。从展览学术方面,以浙江历代书法名家、文化名人的学术研讨与全国展览为载体,勾勒出浙江书法史的纵向脉落。诸如:赵之谦诞辰160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马一浮国际学术研讨会、赵孟頫国际书学研讨会、“赵孟頫奖”首届全国书法展暨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纪念方介堪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念沙孟海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王羲之草书书风研讨会、虞世南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法大展、汤显祖诗文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刘基诞辰700周年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等等。以名人效应为动力,以大师楷模为目标,致力拓宽“名家”品牌战略的运作模式,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重要展览品牌活动,创设并持续开展了以沙孟海先生命名的全浙书法大展、以陆维钊先生命名的浙江中青年书法大展,已先后举办了7届全浙书法大展,6届浙江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周期性持续举办以区域名家命名的省级书法展览并形成规模、产生影响,在全国也是罕有。这两大展,协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省级书法展览的功能,并以名家精神树立了正确的创作导向作用,已成为推动书法发展的活力载体和品牌展览;是浙江书坛多层次、高水平的展示平台,成为培养人才、推出人才,创作精品、推出精品的有效途径,全国书坛广为关注,影响深远。除了常规性展览之外,配合重大历史纪念活动,推出“名家”品牌,也是浙江书协的创新实践。2009年,推出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主题性重大书法艺术系列展览活动。其中“浙江书法60年系列大展——浙江书法名家遗墨展、浙江书法名家展、浙江书法精英展、浙江书法新人展”等四个系列大展的构成,融合了浙江书法的历史名家、当代名家、未来名家,是“名家”品牌理念渗透于展览的深度多元探索。此次系列展览成功做到内容的历史性与全面性,展示的规模性与学术化、大众化相结合,被评为“首届浙江文化艺术节”优秀展览项目。一个活动以系列性、规模化,全面性、立体化地展开的运作模式,其特征就是品牌模式。2010年,时值沙孟海先生诞辰110周年,省书协择机推出“沙孟海年”系列活动,编纂出版《沙孟海全集》,举办“‘沙孟海论坛’暨中国
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沙孟海特展”,第七届“沙孟海奖”全浙书法大展,“若榴花屋”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全面开展沙孟海学术思想和艺术成果的研究、展示与弘扬,是“名家”品牌战略的一次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展开,进一步拓展了“名家”品牌战略模式,巩固了浙江书协品牌展览的社会影响力。
浙江书法“名家”品牌战略的实践,勾勒出学术研讨与主题展览两线并行交叉的模式,既有纵向“史实”的探讨,又有横向“展示”的配合;既驻基历史、绍续传统,又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展览理念的前瞻性与学术性,活动实施的规模性与周期性是浙江书协“名家”品牌战略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