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纪年简》:任情随意 空灵多变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3/10/8 10:07:20
释文:
永光四年十月尽五年九月戍卒折伤牛车出入薄 建昭二年十月尽三年九月吏受府记 竟宁元年正月吏妻子之入关致籍 建始五年四月府所下礼分算书 鸿嘉二年五月以来吏对会入官夹
被世人公认为20世纪中国文明的四大发现是: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和居延汉简。居延汉简多达一千余枚,记录事件的长度达132年,可谓是研究两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学科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研究这一时期文字演变和书法发展的重要史料。其中,《居延纪年简》是因1973年至1974年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甲渠候官和肩水金关出土而得名的,目前藏于甘肃省考古研究所。
居延汉简多为汉代之物,书写名称可分为椠、牍、牒、检、檄、札、册、符、传、柿、觚等。由于《居延纪年简》都是在急速状态下写成的,所以布局上一般都具有前紧后松的特点。文字按两行或两行以上排列,这些简上记录的年份、事件虽字数不多,但从其用笔上,却能看出那份任情随意。从字形上看,《居延纪年简》上的字有的工整、结体严谨,具有东汉《史晨碑》之韵;有的则轻灵飘逸、烂漫多姿,似为《乙瑛碑》之教本;有的敦厚朴茂,端庄古雅,颇似《张迁碑》的风格。笔法中隶意最浓,然又有楷书、隶书、草书各体的影子杂糅其中,落笔或藏或露,字形多变,笔画错落有致,粗细不一。笔势在紧凑之中忽而舒缓,而个别字体又夸张突出,如“年”字一竖就拉得特别长,显示出一种狂放洒脱、不受拘束的状态,这与《石门颂》的表现手法有类似之处。此外,笔法上的夸张还主要表现在捺笔与长竖笔画的应用上。捺笔伸展的偏右取势用笔被东汉时的碑刻隶书所承袭;直画的长伸和重墨的使用,使简面章法参差错落、排列有致、布白更为灵活,这种长竖的创造,为后来的行草书所借鉴。然由于材料的局限,有些字显得不太规则、略有稚拙气,乍看似为不足,但这正是汉简书写的特点所在。总体来看,《居延纪年简》给人以章法上规整中富有变化、通体流畅俊逸、飘逸飞扬的灵动之感。
另外,就形式上来看,每个简的书写都在结尾处留下了一段空白,这与现代的条幅的形式很像。近些年,随着流行书风的蔓延,汉简的这种随性、飘逸的风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书家关注和学习,在全国各大展览和比赛中凭借此系书风而取得佳绩的书家也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