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官方网站 | ZJSSFJXH.COM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一个协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样本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3/12/22 20:45:00

 

浙江书协笔阵图

记者 刘慧

书法是中国文化之根。既然是根,那就要接地气——从阳光、雨露、空气里汲取养份,从大地、山川、河流中滋润笔墨。基层,成为浙江书协培育浙江书家最为肥沃的土壤。

大地为纸,钱塘为墨。癸巳年初,一张由浙江书协布局的“钱塘笔阵”纵横千里;播散希望田野的“浙江书法村”香飘沃野;来自四面八方的“浙风浙派”吹绉一池江南墨水……

钱塘笔阵

昔者,一代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布局比作作战行阵,著有《笔阵图》。人称右将军王羲之,则对老师的《笔阵图》更是感同身受,其名篇《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将书法拟作兵法则更为形象,成为中国书法技法理论的重要基石。

今者,王羲之曾为官一方的故地,浙江书协俨然成为浙江书家的集体阵营——“钱塘笔阵·浙江省地市书法精品邀请展”首开中国书坛创新服务基层书协之先河,让那些极具才华而又缺少展示平台的基层书法名家,让那些在全国和全省大展中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书家,轮流在杭城亮相。

浙江大地涌现出一批中青年书法作者,他们既追求江南文化的

清婉秀逸,也向往钱江大潮的气势。省书协主席鲍贤伦称,浙江书林人才济济,成为人文浙江的一大景观。为科学实施省文联、省书协精品创作工程与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本着“树名家、推新人,抓创作、出精品,谋发展、促繁荣”的宗旨,今年开始特别推出“钱塘笔阵——浙江省地市书法精品邀请展”,分期邀请各团体会员组织本地书法精品在杭州展出。

5月,“钱塘笔阵·金华篇”在杭州图书馆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八婺烟霞上笔端的长卷,高古远博,现代时尚。“钱塘笔阵·温州篇”的开幕颇受书法界关注,被书法界称之为“温州书法现象”的精致、儒雅书风,一度成为当代书法发展的风向标之一。

6月,“钱塘笔阵·丽水篇·衢州篇”给杭城吹来一股清新的书法之风,200余件行草隶篆,各具风貌。“钱塘笔阵·湖州篇·嘉兴篇”御风长行,二大协会充分利用深厚的历史资源,借古开今,助推发展。

8月,“钱塘笔阵·绍兴篇”涵盖了当今活跃在绍兴书坛的老、中、青三代优秀书法家,其鲜明的个性、独特的风格,充分展现了绍兴书法的整体实力。“钱塘笔阵·台州篇·舟山篇”,来自海岛佛国的书家,更加显现出其笔墨淋漓的大气书风,及其一沙一石一世界的禅心。

9月,“钱塘笔阵·宁波篇”作为浙江书协推出的全省10个地市系列大展的压轴篇,彰显了书法大市向强市迈进的雄心。

这无疑是一张大墨纵横的笔阵图——从金华开篇,到宁波压轴,浙江区域书风首次集中在钱塘江畔历时半年轮番刮起。除杭州外全省10个地区的书协,层层筛选参展书家分别进杭展出,共10个场次展出了浙江书协会员老中青书家1020人的精品力作,行草隶篆无不浸润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笔墨当随时代”的现实担当,呈现出全省10个地市书法家们的不懈探索。这些作品的展示不仅渲染出当代浙江书法大繁荣的动人景象,也使各地书风得以很好的汇聚、交融、渗透、切磋、碰撞、磨合,一番心交神会,互动提携后,收获了认识新知、观念创新和思想的升华。

与此同时,历时半年的“钱塘笔阵·浙江省地市书法精品邀请展”既最大限度地为书协会员搭建了展示最新创作成果的平台,也为浙江书协全面了解浙江创作队伍的创作现状,针对性地培养青年书法人才提供了依据。

于是,从本次大展中脱颖而出的20位青年书法篆刻者:李砚、牟建闽、余芳、王臻、李明桓、夏军寅、贺维豪、邱朝剑、卿三彬、徐强、陈伟、张泓、周飞彪、王泽玖、张斌、姜燕、杨宇力、程卫忠、胡炳华、金弋入选浙江省书协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名单。无疑,每年一次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的实施是浙江书协在全国书坛的一大创举。

我们偏远山乡的书法爱好者,做梦都没有想到有这一天。今年“沙孟海奖”获得者邱朝剑说,“新峰计划”不仅为基层书家组织专题创作研讨班,还为参与全国重大展事的创作活动和加工培训创造条件。同时还获得每年2万元的创作扶持经费,用于作者的创作档案出版。

这股清新的书法之风,吹遍了书法强省的浙江大地……

癸巳年,“钱塘笔阵”成为中国书坛独一无二的翰墨华章。

   

浙风浙派

书法艺术是和谐文化与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明显存在着偏远地区书法文化信息传播不平衡、不对称、不到位。在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心里,如何让全省不同区域的书法爱好者平等地共享浙江书法文化资源、文化成果,是浙江书协近年来着意探索的核心命题。

于是,“浙风浙派——浙江省历届国展省展获奖作者精品展暨十一地市巡回展”便应运而生。

巡展从杭州始发,历时8个月,从钱塘江畔到瓯江两岸,从山阴道上到湖嘉平原,从甬江之埠到海上仙子国,从海岛舟山到衢山之麓,行程千里,相继完成了11地市的巡回展览——通过巡展浙江书协会员及书法爱好者3万余人参观了展览;通过创作加工会,作品观摩、创作论坛等,全省1000余人的作品得到点评指导,为浙江书坛的普及与提高再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是这般,“浙风浙派”第一次以“书法笔阵”的名义席卷浙江大地,不仅引得很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也给基层书家与群众带去耳目一新的书法视觉盛宴和精神文化大餐,使浙江大地沐浴了一次精致和谐、开放多元、创新奋进的书法文化大洗礼。

诚如赵雁君所言:本次展览在活动的发动与组织上,在参展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上,均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积极意义,参展书家体现了浙江书协30年来的历史性、代表性与示范性。通过巡展,旨在带动地市县区书协人才队伍建设,让全省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共享改革开放以来的书法文化成果。而作为检阅浙江书坛30年老、中、青三代书法家的创作成果,又体现了很好的历史性、全面性、规模性、学术性与亲民性,堪称浙江书协开拓创新之举。通过展览展示、创作论坛、作品观摩、观众座谈,借势激发了基层书法家、书法爱好者的创作热情,发掘和搜集了大批优秀书法人才信息。

对于“浙风浙派”巡展与“钱塘笔阵”邀请展的初衷,赵雁君作了很好的表述:“浙风浙派”的立意与“钱塘笔阵”的宗旨遥相呼应,一个自上而下,一个自下而上,是浙江书协服务模式的创新之果。如果说“浙风浙派”、“钱塘笔阵”试图打造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服务基层书协、服务会员的“笔阵图”,那么其背后还有更为深远的文化意义——历史表明,浙江书法的每一个发展高峰其背后都离不开区域书法的大发展、大繁荣,无论是绍兴王羲之,还是湖州赵孟;无论是杭州金农,还是嘉兴沈曾植;无论是宁波沙孟海,还是温州方介堪,首先都是区域文化滋养的结果。

以名人效应为动力,以大师楷模为目标,致力创建浙江书法高地、学术高地、人才高地的书坛标杆,一直是浙江书协为之努力的方向。每三年一届的“沙孟海奖”全浙书法大展,“陆维钊奖”全浙中青年书法大展和“吴昌硕奖”全浙篆刻大展等,已成为推动浙江书法、篆刻发展的活力载体和品牌展览,是浙江书坛最高层面的展示平台,也成为浙江书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出精品的有效途径。

今年再次推出“沙孟海奖”第八届全浙书法大展,“吴昌硕奖”第四届浙江篆刻大展,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大展,首届“孙过庭奖”全国行草大展,这种以周期化、全国性地持续推出浙江和全国书法品牌活动,不仅让浙江的书法文化资源焕发生机和活力,也充分彰显了文化浙江、书法浙江的魅力。

癸巳年,“浙风浙派”成为中国书坛独一无二的书法品牌。

浙江书法村

如果说“浙风浙派”是带着精品下乡,那么“浙江书法村”建设,就是带着书法名家下乡种文化。

希望的田野上,稻花香翰墨也香——

7月,浙江书协创建的首个“浙江书法村”在温州龙湾区海滨街道宁村村挂牌。由此,拉开了省书协在全省11个地市创建“浙江书法村”暨书法服务月活动的序幕

9月,叮叮咚咚的溪流,把人带进浙北的百年小村——第二家“浙江书法村”在安吉县天子湖镇迂迢村挂牌。在这个1600多人口的村庄中,有近一半的人喜爱或者擅长书画,并出了上百名身带泥土芳香的农民书法家。

10月,分别给杭州临安上田村、丽水缙云壶镇中兴村、衢州常山辉埠镇东乡村、金华婺城区后溪河村授牌,并开展“书法服务月”活动。

11月,嘉兴秀洲洪合镇横泾桥社区迎来“浙江书法村”落户。在这个只有67人“横泾书社”中,不仅有学校教师、社区干部,还有新居民、中小学生和企业家。

12月,迎着冬日暖阳,我们远赴舟山展茅街道沙井社区,宁波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林家村、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繁荣村授牌。并举行书法讲座及点评。

每一个“浙江书法村”,都有一个讲不完的书法故事。

诸暨牌上村不大,550多人的村子却有五六十位老年书法爱好者,他们还组织了农村书画协会,定期开展书画活动。即使是忙于工作没时间练习书法的人家,也都很重视下一代的书法基础,鼓励孩子学习书法。

牌上村的幸福生活是浸润在墨汁里的,但谁也说不清这个村子对于书法的情结缘于何时,年长的人也只能笼统地说:大概上世纪

七八十年代的样子。

村民陈家麟的纪念册是从2001年“牌头镇牌上村首届书画艺术节”开始的。翻开这些纪念册就像翻开一个大家庭的成长相册:有夫妻一起学书法的故事,有姐妹结伴上书法课的故事,有村民们以书法会友的故事,还有举办书画艺术节的故事……

白天拿锄头,晚上舞笔头,已成为浙江许多村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赵雁君说,浙江书协通过层层筛选,在全省11个地市确定了这11个有书法底蕴、有书法爱好者队伍、有经常性书法活动、有常设活动场所和有一定文化辐射力的基层行政村,陆续被命名为“浙江书法村”。它们是: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宁村村、杭州临安市板桥镇上田村、宁波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林家村、绍兴诸暨市牌头镇牌上村、金华婺城区罗店镇后溪河村、舟山普陀区展茅街道沙井社区、丽水缙云县壶镇中兴村、台州黄岩区院桥镇繁荣村、湖州安吉县天子湖镇迂迢村、嘉兴秀洲区洪合镇横泾桥社区和衢州市常山县辉埠镇东乡村。

令父老乡亲们高兴的是,这11个书法村,同时还作为省书协基层服务联系点,全年开展送讲座、送辅导、送图书、送作品等活动,为村民举办“美丽浙江·农村文化礼堂书法村作品联展”,为来自乡间地头的农民书法家们提供一个高端的展示平台。今年,配合省文联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联系点,全年共组织书法家80余人次分批参与服务活动,为文化礼堂、书法村义务创作作品300余件,义务讲座、作品点评辅导18场次,受益农民书法爱好者达900余人,义务赠书 2200余册。春节前后还将分别走进书法村现场写春联、送春联,并印制春联、福字作品10万份分赠农村和社区居民。

癸巳年,“浙江书法村”成为中国书坛独一无二的美妙风景。

癸巳即将远行,甲午新春在即。

回望今年以来,这张由浙江书协画出并实施的“服务笔阵”路线图,即“浙风浙派——浙江省历届国展省展获奖作者精品展暨十一地市巡回展”、与全省11地市书协农村共建“浙江书法村”和“钱塘笔阵——浙江省地市书法精品邀请展”;也包含了浙江书协以队伍建设为主线的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的“人才笔阵”;又有“沙孟海奖”第八届全浙书法大展、“吴昌硕奖”第四届全浙篆刻大展、“沙孟海杯”全国书法大展、首届“孙过庭奖”全国行草大展的“品牌笔阵”。

由此,浙江书协倾力打造的“服务笔阵”、“品牌笔阵”与“人才笔阵”这张新时代笔阵图,演绎着浙江书协的时代担当,并向我们展示了浙江未来书法文化发展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