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仰止-- 吴门画派之文征明作品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3/12/27 21:33:55
来源:苏州博物馆
一片江南——江南风景题材
中国绘画史上,自然是永恒的主题。以江南山水为表现题材的绘画,对于文人画传统风格和趣味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徵明生长在江南的中心之地—苏州,他对家乡山水有着发自天性的喜爱,每逢春秋佳日,或连轡而往,或泛舟而行,探幽览胜,乐此不疲。其中,石湖、横塘、太湖、虎丘、灵岩山、天平山等地,烟水迷离,峰峦奇丽,是他一生尤其流连的地方。他对这些地方的描绘,表现出了江南山水温柔秀丽的特点,具有平淡天真的格调。
纸 设色 纵33.2厘米 横22.8厘米 纵23.2厘米 横32.6厘米
此二图以苏州本地风景名胜为题材。石湖是文徵明一生尤为流连的地方,画中风景尚依稀可辨。此图以水墨干皴为主,略以花青渲淡。笔墨蕴藉含蓄,风格文雅恬静,显然有来自沈周以及黄公望的影响。
画幅上均有隶书题名“石湖”、“横塘”,并有乾隆御笔对题。各钤:“文壁印”白文印、“停云生”白文印。 鉴藏印:“仪周鉴赏”白文印。

绢 设色 纵27.2厘米 横136厘米
图以青绿设色画溪山深远之景,奇峰突起,丘壑深美,其中松林掩映,烟云浮动。起首处有高士二人寻幽探胜,卷尾可见飞瀑从云峰落下,汇为深潭,傍岸水榭俨然,山峦回抱之处,正桃花盛开,落英缤纷。画法行笔劲峭,设色生秀。
款署:“壬辰三月徵明。” 钤:“徵仲父印”白文印、“悟言室”朱文印。纸尾自题:“渺然城廓见江乡,十里清阴护草堂。知乐漫追池上迹,振衣还上竹边冈。东郊春色初啼鸟,前辈风流几夕阳。有约明朝泛新水,菱濠堪著野人航。
游吴氏东庄,徵明。” 引首为彭年楷书题。
鉴藏印:“程士麔”白文印、“玉川鉴藏”白文印、“家住湖边绿树草深”朱文印等。
此扇以浅绛画湖山小景。构图左实右虚,靠左悬瀑若练,自山涧落下,崖上古柏虬曲。湖面空阔,湖侧筑有水阁两椽,阁中远望,可见汀渚潆洄,远山逶迤。行笔细腻,设色淡雅,为文徵明细笔小品佳作。 自题:“徵明为小野制。”钤:“徵”“明”朱文连珠印。
二三知己——雅集题材
文人之间通过雅集的交往,不但可以相互切磋艺文心得,而且年辈小者从年辈长者游处,使文脉得以自然延续。年轻时代的文徵明,即受益于当时苏州以沈周为中心的文人艺术圈子的熏陶;中年以后,他又继承吴中雅集传统,提携晚辈,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吴门文人圈子,将吴门画派推向了全盛的状态。文徵明擅长描绘文人雅集生活的场面,在他的笔下,文人名士诗酒酬酢,逸兴遄飞,或品茗赋诗、或挥洒翰墨、或商略古今、或评书论画,境地清幽,神情闲适,盖正是当时文人们悠游岁月的真实写照。

纸 墨笔 纵19.5厘米 横59.3厘米
弘治十八年(1505)乙丑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文徵明与友人朱性甫、吴次明、钱孔周,门生陈道复及其弟陈津,雅集自家停云馆。此作即以此次文人雅集为主题,绘竹树映带、溪水新涨之处,有茅屋数椽,图书满架,二三好友正围案清话,左侧一人正撑伞冒雨跨桥而来。笔致简括秀润,点苔浓淡相宜,气息温雅,境地清幽。
画幅自钤:“停云生”白文印。另纸自题:“乙丑人日,友人朱君性甫、吴君次明、钱君孔周、门生陈淳、淳弟津,集余停云馆,谈宴甚欢,辄赋小诗乐客。是日期不至者,邢君丽文、朱君守中、塾宾阎采兰。新年便觉景光迟,犹有余寒宿敝帷。寂莫(寞)一杯人日雨,风流千载草堂诗。花枝未动临佳节,菜饭相淹亦胜期。春色到今深几许,小山南畔草痕知。文壁。”钤:“徵明”朱文印。拖尾另有朱存理、钱同爱、陈淳、陈津、邢参次韵诗题,及王守、王榖祥、彭年、章文、文嘉、文彭、王世懋等多人题跋。
鉴藏印: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等。
金笺 墨笔 纵18厘米 横50.8厘米
图绘湖山雨中访友之景。主景奇石突起,林木葱茏,有亭建于台上,中有高士安坐静观;靠右则湖山逶迤,草树迷离。右下斜径之上,一人正撑伞而来,颇有春雨绵绵之意。布景巧妙,意境清远。
左空自题:“穷巷十日雨,泥深断来客。西斋午梦破,跫然识高屐。启户延故人,一笑慰乖隔。闲窗设香茗,短榻散书册。涉笔写沧洲,居然见泉石。春山正沉沉,春雨犹脉霢。密竹晓低迷,弱云晚狼藉。挟盖缘高冈,貌子独行迹。子迹良已奇,吾意无乃剧。吾生雅事此,亦颇自珍惜。愿为知者尽,不受俗子迫。惟君鉴赏家,心嗜口不索。吾终不君靳,不索翻自获。君能用君法,吾自适吾适。当吾得意时,知否初未择。偶落好事手,谬谓能入格。余人惟和声,遂使虚名赫。虽得知己怜,颇为遗者责。谁云兴致高,正坐能事厄。几欲谢胶铅,就中有深癖。我癖君更甚,收此顾何益。君言有妙理,意自不能释。我画惜如金,君藏慎如璧。好画与好藏,同是为物役。遗斋冒雨过访,写此为赠,兼赋短句,己丑三月十日,文壁。”钤:“衡山”朱文印。
鉴藏印:“遹声私印”白文印、“畸园秘笈” 朱白文印、“真赏”朱文印。

纸 设色 纵21.9厘米 横67厘米
正德十三年(1518)二月十九日清明,文徵明与蔡羽、汤珍、王守、王宠等七人茶会于无锡惠山。此图即品泉试茗、吟诗唱和之后的乘兴之作。图以工笔重色,绘长松掩映之下,有曲径可通茅亭泉井,诸人盘桓其间,或驻足闲谈,或围井而坐,或拱手而待。茅亭之旁,有漆案茶灶、铜鼎石铫之属,二童烹茗,茶香正浓。人物被服古雅,景色妍丽,意境闲适。运笔纯熟,略带生拙之趣,秀润古雅,颇具士气,是文徵明继承赵孟頫一路青绿山水风格的经典之作。
本幅自钤:“文徵明印”白文印、“悟言室印”白文印。卷前有蔡羽楷书《惠山茶会序》,卷后有蔡羽、汤珍、王宠三家书诗及顾文彬鉴藏题记。《过云楼书画记》卷八著录。
鉴藏印:“雁湖陶氏胜叔甫珍藏”白文印、“雁湖长”白文印、“司空之章”白文印、“陶明发印”白文印、“念人”朱文印、“沈鸿祚印”白文印、“云间”朱文印、“顾文彬印”白文印等。
纸 墨笔 纵149.6厘米 横50.5厘米
此轴以文人雅集夜景为题材。用笔逸趣横生,用墨清淡雅逸,人物刻画古拙有趣,图中树木描绘不多,因烘染得宜,反觉林深树密,得月夜清旷明澈之趣,足见文氏墨法之高妙。
自题:“明河垂空秋耿耿,碧瓦飞霜夜堂冷。幽人无眠月窥户,一笑临轩酒初醒。庭空无人万籁沉,惟有碧树交清阴。褰衣径起踏流水,拄杖荦确惊栖禽。风檐石鼎燃湘竹,夜久香浮乳花熟。银杯和月泻金波,洗我胸中尘百斛。更阑斗转天苍然,满庭夜色霏寒烟。蓬莱何处亿万里,紫云飞堕阑干前。何人为笑李谪仙,明月万古人千年。人千年,月犹昔,赏心且对樽前客,但得常闲似此时,不愁明月无今夕。十月十三夜,与客小醉,起步中庭,月色如昼。时碧桐萧疏,流影在地,人境俱寂,顾视欣然,因命僮子烹苦茗啜之,还坐风檐,不觉至丙夜。东坡云:何夕无月,何处无竹柏影,但无我辈闲适耳。嘉靖壬辰徵明识。”钤:“文徵明印”白文印、“徵仲”朱文印、“停云生”朱文印、“玉磬山房”白文印。诗塘有晚明黄辉五律一首。
鉴藏印:“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朱文印、“卧庵”朱文印、“顾崧之印”朱文印、“维岳”朱文印、“虚斋审定”朱文印、“虚斋鉴藏”朱文印等。

金笺 设色 纵15.3厘米 横46.1厘米
图绘湖山佳处,青山逶迤,烟云缥缈,桃柳争春,亭阁依山傍水,主人相对清话,诗客策蹇访友,正翩翩而来,一片江南春和景明之象。构图虚实相生,疏密相宜,笔墨工致,设色明丽,为文氏本色风格之绝品。
题识:“乙未三月写,徵明。”钤:“徵”“明”朱文连珠印。
鉴藏印:“梅景书屋”朱文印、“湖帆鉴赏”朱文印等。
林泉之志——别号图与隐逸题材
隐逸是一般文人在仕途受挫后一种独善其身的生活理想。隐逸题材的绘画,就是文人寄托其长林丰草之思的表现。明代之文人,尤好取别号,不但请能文者以诗文释之,而且还请能绘者以绘画图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隐逸题材的绘画,即“别号图”。别号图在明代吴门画派中尤其盛行,而文徵明所作尤多。其位置平正,立意巧妙,反映了身居城市的文人对于林泉之乐的向往和标榜。

此画深山雪景之高隐。构图以高远之法,远峰伫立若屏,中景寒林瑟缩,近处溪壑宛转,有水阁数间,中有隐士凝神侧立。画法多用枯笔干皴,山石轮廓以墨笔勾写,山体大片留白,天空则以淡墨烘染。笔墨精细,布景繁密,颇得岁寒明洁之意。
题识:“嘉靖辛卯冬十月既望徵明制。”钤:“徵明”白文印、“衡山”朱文印、“悟言室印”白文印。画幅上空另有弟子王宠题诗并钤印。
鉴藏印:“一竹轩印” 朱文印、“周氏褱民鉴藏”朱文印等。

绢 墨笔 纵134厘米 横28.5厘米
雪景寒林是文人画家颇为青睐的题材之一。此轴构图细长,远景山石嶙峋,山前岩洞处一人策杖而行;中景雪压寒林;近景溪壑曲折,一隐士策蹇过桥。在画法上,勾皴与烘染结合,以山石上大片留白以示雪意,表现出深山积雪中的寻幽之趣。
自题:“云埋岭树雪漫漫,天削芙蓉万玉寒。小蹇不嫌归路永,十分清思属吟鞍。徵明。”钤:“徵明印”白文印、“停云馆”白文印、“徵仲”白文印、“玉兰堂印”朱文印。
纸 墨笔 纵127.5厘米 横31厘米
此轴以高远、深远经营画面,远景奇峰插天,危磴切云;中景烟云流润,长松落落,斋阁俨然,门前平桥曲涧,一翁拄杖携童而行;近景清波演漾,怪石玲珑,乔木荫蔽之下,有水阁一椽,中二人正促膝清话。画法纯用细笔,淡墨干皴,风格上明显受到王蒙的影响。
款署:“嘉靖丙申四月既望徵明制。”钤:“徵明”白文印、“悟言室印”白文印。裱边有万历时吴伯茂题诗一首。《过云楼书画记》卷八著录。
鉴藏印:“东山太原世家”白文印、“张研樵家珍藏”白文印等。
纸 设色 纵27厘米 横143厘米
此以别号图为题材,为沈天民作。画面构图平远,山峦秀美,溪水潆洄,草木葱茏,茅舍俨然,有高士或正案前对坐清言,或正舍舟登岸访友。笔法温雅,设色明丽,一派江南平淡天真景象,为文徵明绘画风格成熟时期青绿山水典范之作。
画幅款署“徵明写浒溪草堂图”,下钤:“徵明”白文印。拖尾另自题:“沈君天民,世家浒墅,今虽城居,而不忘桑梓之旧,因自号浒溪。将求一时名贤咏歌其事。余既为作图,复赋此诗,以为诸君倡。浒墅一名虎墅,按图经,秦始皇求吴王宝剑,白虎蹲于丘上,西走二十五里而失,故名虎疁,吴越讳镠,因改疁为墅,又讳虎为浒云。嘉靖乙未腊月。何处闲云筑草堂,虎疁溪上旧吾乡。百年鱼鸟常关念,一曲风烟儗自藏。南望帆樯依树转,西来墟落带山长。最怜出郭红尘远,春水还堪著野航。文徵明。” 拖尾有陆粲、顾兰、王谷祥、张裕、汤珍、袁袠、顾闻、王穉登、王时敏、文柏、金俊明十二家题跋并钤印。《石渠宝笈》著录。
鉴藏印:“竺坞文点”白文印,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等。
文心画意——文学名篇题材
古人视文章为千古之事,佳作一出,往往洛阳纸贵,传诵不衰。自北宋画院以诗题取士和文人画兴盛以来,文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可谓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文徵明自少便好古文,一生之中,他不但抄录不辍,还时常取古代的文学名篇立意,绘之成图,这可视为他对这些文学意象的视觉化演绎和诠释。同时,他自己的诗笔温厚和平、文章淳雅典则,也使得他的绘画自然具有了一种书卷气的品格。
纸 墨笔 纵111.7厘米 横52.7厘米
《豳风》乃《诗经》十五国风之一,是唐宋以前传统绘画中常见的教化题材。此图以水墨枯笔绘江南水乡村居之景,其中人物,或品酌春酒,或鼓瑟吹笙,古意盎然,一派祥和宁静的景象。山体用短披麻皴,杂树刻画严谨,布置疏密得当。风格则上溯董源笔意,是文徵明早年画风泛览名家、不拘一格的佳作。
画幅上空,隶书界格节录:“豳风七月篇。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享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长洲文壁。”钤:“文壁之印”白文印、“徵仲”朱文印。画幅另有清龚鼎孳题跋。
鉴藏印:清乾隆内府鉴藏诸印。
纸 设色 纵132.4厘米 横35.2厘米
本幅布局取法元代王蒙,疏密相宜,层岩交叠,泉壑曲折,时而溪流涓涓,时而波澜演漾,生动空灵而富于韵律感。运笔沉着厚重,工稳蕴藉;赋色层次分明,古雅清润。
自题:“比余尝作千岩竞秀图,颇有思致,徐默川子□得之,以佳纸求写万壑争流为配。余性雅不喜作配幅,然于默川不能终却,漫尔涂抹,所谓一解不如一解也。是岁嘉靖庚戌六月既望,徵明识,时八十有一。”钤:“徵明”白文印、“停云”白文印。鉴藏印:“张科平生真赏”朱文印、“张氏雪窗”朱文印、“蕉身真赏”朱文印、“秋坪唐涣珍玩”朱文印、“虚斋审定”朱文印等。
绢 设色 纵24.8厘米 横107.5厘米
《赤壁赋》为苏东坡的文学名篇,此赋一出,历代书画名家以之为表现题材者,层出不穷。文徵明此图,即绘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的典型场面。画法以其典型的小青绿风格为之,构图平正,布景简略,笔墨秀润,傅色清丽,所谓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惟闲者主之之意境,只在展卷之间。画后配以行书《赤壁赋》,结体深稳,气格淳厚,书画合璧,可谓相得益彰。
款署:“嘉靖戊午冬日书于玉磬山房,徵明时年八十有九。”钤:“文徵明印”白文印、“停云”朱文印、“文仲子”白文印、“衡山”朱文印。拖尾另有冯棣昌题跋。
鉴藏印:“冯棣昌图书印记”朱文印、“鄂华鉴赏”白文印等。
取法乎上——师承渊源题材
中国古代的艺术学习,尤其注重师资传授。文徵明20岁左右开始习画,即得亲炙沈周,时间长达20年之久。沈周初不欲徵明以艺事妨举业,终乃倾囊相授,爱重有加,告之以六法要义曰:“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韵生动为妙。意匠易及,而气韵别有三昧,非言可传!”又提醒其画外功夫亦不可忽视:“莫把荆关论画法,文章胸次有江山”。经由沈周的悉心指授,以及与鉴藏家的广泛交往,文徵明更上溯宋元,广收博取,宋之李成、米芾、李唐,元之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等皆有心得,而平生雅慕赵孟頫,每事多师之,堪称赵氏之隔代知音。

纸 设色 纵90.5厘米 横28.6厘米
此图为文氏早年仿米氏云山之作。图绘主峰耸立,山岚浮动,烟云缭绕,杂树隐没。画法以水墨点染为主,皴染结合,色墨交融。云水留白,虚实相生;浓墨横点提醒,层次分明。笔墨滋润,气息隽秀。
画幅上空自题:“苍霭夕阳树,疏明雨后山。白云遮不尽,犹在有无间。文壁。”钤:“停云生”白文印。另有沈周、唐寅二人诗题,颇为难得。裱边有王同愈、吴湖帆题跋。
鉴藏印:“陈定之印”白文印、“吴湖帆潘静淑珍藏印”白文印、“铭心绝品”朱文印、“梅景书屋秘笈”朱文印等。
纸 墨笔 纵28.3厘米 横361.6厘米
此图为文徵明摹赵孟頫画七星桧。七星桧,在常熟致道观,相传为梁时物。明代存七株中,四株为宋人补植,其余三株为雷震风擘,幽奇怪崛,尤横出意表。沈周曾作图并题咏之。此画以枯笔线皴来表现树皮粗糙的质地,树叶则以密集的墨点点出,树枝盘错,气势流贯。
款署:“壬辰夏日摹松雪翁笔。”钤:“徵明”白文印、“悟言室印”白文印。尾纸有作者同年所题《七星桧 赋》:“琴川古迹得纵观,七桧象斗罗仙坛。真人手植自梁代,燧人之火不及钻。成形成象两昭应,斟酌元气其无端。阴敷古殿覆玉座,星宫瞻天肃圣颜。侍女左右更修洁,仙袂欲举垂云鬟。坚贞铿戛悟玄理,至文无文朴反顽。深根散穿福地脉,万牛挽之并力难。雷雨藏蓄太阴黑,骨节显露莓苔干。偃仰诘屈更披折,矫若撑拄郁若盘。猿臂争攫凌险绝,鹤形孤高梳羽翰。大小斧劈惜皱裂,赤皮含生细叶攒。萧森夜拂箕尾动。耸拔昼涵湖腹宽。索绹绞纽互联络,风涛鼓舞交苍寒。角崩爪秃龙虎斗,鲲化海翻鹏快抟。鬼神出入倏忽际,厥状诡异穷莫殚。时逢有道天锡瑞,甘露屡降和井丹。真人上仙念下土,驾虬归来乐盘桓。浩歌适应金石响,楼居合共朝霞餐。酒泻天瓢不可挹,与山并峙青巑岏。仙标出尘几千丈,拟作蓬莱玉树看。傲兀阅世间荣萃(瘁),卦之剥复时危安。铜驼荆棘仍变故,其上日月跳双丸。蜀柏犹能尊汉统,岱松宁免污秦官。青牛已随紫气远,孔桧系道遭摧残。偶然托迹仙境静,此后历数知几千。毕宏韦偃久绝笔,白石老子图冰纨。我生好古聊纪咏,豪奇安得追苏韩。置像亦如楚颂橘,石厓磨镌垂不刊。嘉靖壬辰徵明为石门先生赋并图。”按:此赋作者,或作黄云。文题后,又有弟子陈道复一跋,述及王石门从文徵明处得赠此作及请题之始。
鉴藏印:“倪氏云荪家藏”白文印、“白岘山人”朱文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