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官方网站 | ZJSSFJXH.COM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论坛 >> 正文

马一浮书论画论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5/9/22 11:33:55

【散论】

     问绘画,答云:此是游艺之事,当在依仁之后。既有兴趣,不必抑止。但须知最高艺术,当以胸中至美至善之理想,改正现实之丑恶。今人论画,说轮廓线条,其说皆粗。古人论画,则说气韵,其说甚细。

    说画法流变概略:大抵初期但有人物故事。佛法既入中土,乃有造像,道教造像亦杂其间。唐代山水分南北二派,五代孟蜀盛倡花鸟。宋徽宗创设画苑,画法工细,极一时之盛。元人四大家一变而为枯木澹烟,乃有写意,所以寄其不满当世之思。明初画法稍复宋代画苑之旧,而写意山水,亦有名家。清人稍有受西洋影响者,如吴墨畊是。至于晚近海派如吴昌硕辈,气味恶劣,不可向迩矣!

    论中西画法云:西人对中国书法固不了解,而中国画之意境亦所不知。郎世宁可谓意大利人之留学中国者,虽得中国钩勒之法,画马极工细,与赵子昂几不相上下,而着色则一呆一活,大不相同。中画讲渲染,着色如不在纸上,西画则堆垜而已。吴墨畊笃信天主教,是以中画参用西法者,故用墨甚浓,然其术及身而绝,未闻后继之人。

    先生临王右军《曹娥碑》虞世南《夫子庙堂碑》,出示学者云:自汉碑以下,无论魏、晋、李唐,结体尽管各不相同,而用笔秘诀则在笔笔断。如“山”字、“国”字、“系”旁、“示”旁,转折处无一不断。楷、隶、章草皆然。特碑帖镌刻有显有不显,学者或不悟耳。黄石斋一生学钟、王,书非不佳,终有不足处,不悟此诀故也。

昔有顾恺之,人称三绝才。画痴今有丰子恺,漫画高文惊四海。但逢井汲歌耆卿,所至儿童识姓名。人生真相貌不得(君自题其画曰“人间相”),眼前万法空峥嵘。

   《学记》所谓“释回增美”,实为教育根本,亦即艺术原则。‘释’,舍也。‘回’,训邪,即指不善。美即是善。为学务在变化气质,画家本领则在于变化景物,去其不善而存其善。会得此理,乃可以言艺术、言教育矣。子为画家,又为小学教师,当深体此意。学画贵能师古,尤贵深研理论。深研理论乃知美恶之别,师古乃有法度可寻。西洋画中,希腊、罗马所遗宗教文物多可观者。中国画秦以前不可见,传世者当以武梁石刻为最古。

    唐宋以降,各代文学皆自有其面目,而清最黯然无色。迄于今日,但有新考据,上承干嘉之余韵,旁挹欧美之流风,此外毫无所有矣。

元人画以倪云林为最高,题咏亦佳,枯木竹石,澹澹数笔,令人想见高士雅致。

明人画,余尝见董玄宰着色《秋林图》,渲染甚工,骤看似是信笔点去,谛观之,则远近浓淡跃然纸上,盖皆点染五、六次而后成者,决非一番工夫所能就也。又尝见王邈达藏八大山人画明月西瓜立轴,题以禅语,意境亦非常人所有。

董文敏书视赵子昂有骨干,画不常见。曾见黄宾虹所藏《秋林图》一幅,施丹黄,绝无笔墨痕,直是化工,亦神品也。

    詹允明藏石溪《风雨归舟图》,悬之壁间,便觉凉风满堂,山雨欲来。是皆非率尔可以几及者也。

清人恽南田有《五清图》,以松一枝,竹数竿,溪流一曲,白石数峯,明月一轮,合为一幅,设想之工,堪称神品。陈老莲工人物,宗李公麟,衣褶全用笔划笔法。

    西泠五布衣奚铁生、金冬心等皆能绘事。冬心又宗老莲。诸如此类,更仆难数。总之,博观古人名作,深究艺术理论,而后可以合真、美、善于一炉。此言虽浅,实则最高艺术亦莫之能外,之其勉之。

    论晚近书法云:有清一代,当以伊墨卿为第一,以其兼该众体,有魏晋气味。钱南园学颜平原,亦其亚也。刘石庵结体自佳,而伤于痴肥。干嘉间赵、董盛行,往往流于轻,一二学古者亦未免于俗。包慎伯学北碑,独好刁惠公,亦不知择。近人惟沈寐叟晚年书以章草阁帖参之北碑,融为一家,自具面目。张季直亦有来历,郑孝胥结体未善。若民国诸贤以书家称者,吾不欲观之矣。弘一法师一生不出《张猛龙》,亦自有其面目,晚年微似枯槁。谢无量先生不好临摹而天才卓异,随手挥洒,自然佳妙。至于学力,吾或差有一日之长。所谓大家者,取精用宏,不名一家,不拘一体,然后能语于此也。

【题跋】

褚摹兰亭临本跋  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日

褚摹《兰亭》真本不可得见,宋以来诸帖所摹刻,大抵皆出唐人钩填,虎贲中郎,貌似而已。辛卯夏至后一日,雨黯无俚,就三希堂钩本用鼠须笔临一遇,殊无一字当意。老年藉以遣日之具,今亦渐废矣。

楷书玉枕兰亭跋 一九五六年五月

玉枕《兰亭》世传为欧踢率更缩临本,唐刻希见。宋景定间,贾似道命廖莹中翻刻之。今影印刘鲁一藏本,孙退谷以为唐石,翁覃溪定为贾刻,翁说是也。然谓神完韵足,仅下《定武》一等,用笔伸缩间未免稍涉有意,则亦似稍遇。久不能作小字,偶取是本临之,自试目力。下笔无复骨力,乃知古人耄耋之年犹能镫下作松,信不可及也。丙申四月望,蠲叟。

杂帖临本自跋

伯英草书仅存此帖,钩摹失规矩,尚可仿佛,右军所从出也。“八月九日芝白”。

皇象帖亦仅存此。结体古拙,非唐人所能到。其文为后汉高彪送第五永箴也。“文武将队”。

《宣示》专谨,《戎路》奇逸,各臻其极,难为踵武。贼豪败笔,鲁莽为之,何啻天壤。因思黄石斋盖得力于此二帖,右军《孝女碑》,体势全出于钟,而韵味自别。石斋善学《孝女》,实能知其同源。自斯人以后,未尝遇也。

《戎路》旧云唐摹,非是。即非真迹,亦出晋人。

《淳熙秘阁续帖》,今传世甚稀,仅覩残本。校其与《淳化》重出者,摹刻亦不精。在《淳化》外,右军帖惟此数字为真耳。“奉橘、不审”、“快雪时晴”等。

王虚舟疑此是张伯英书,或然。“七儿一女”。

晋元帝、明帝、康帝三帖皆近古。“墓次”等。

庾翼与右军书云:“昔得伯英章草十纸,过江失去。”常叹妙迹永绝。今《阁帖》所录皆伪,唯此一帖是真耳。“八月九日芝白”。

壬午初冬临写一过,豪弱纸轻,不能如意,差免迟滞之失而已。蠲叟。《书谱》。

山谷以此为智永书。“羲之顿首阔别稍久”。

此舆《七儿一女》帖,皆右军得意书。“足下今年政七十”。

《淳化》所采右军帖,真者尽此。黄长睿、米元章所鉴,亦未必尽当也。“七兄”、“旦极寒”等五十馀帖。

王僧虔谓右军之前唯廙为最,羊欣为廙能傅锺法,信不虚也。庾廙书“祥除”、“昨表”等。

卫伯玉云:“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今观此二帖,良然。惜其父子书所傅唯此耳。卫瓘书“中阙”,卫恒书“未面为叹”。

王虚舟谓北海书出子敬,而鼓努惊奔过之。魏晋淳古之意自此远矣。北海书“三数日晴”。

米老目此二帖为率更书,自是精鉴不爽,且系晚年得意之笔也。“投老”、“去留”。

黄长睿疑此为智果书,未为精鉴。但谓“永得右军肉,果得右军骨”,亦殊未然。或是摹智果书耳。智果书梁武帝《书秤》等。

《阁帖》右军书真者尽此。米、黄鉴别大都得半,亦不尽可信也。“省别”、“旦夕”等七十馀帖。

王虚舟疑此帖为伪,最失鉴。黄长睿以为河南得意书,翩翩有二王遗韵,信不虚也。“家蛭至”。

《阁帖》虞永兴书,唯此三帖是真。世南“从去月”、“郑长”、“潘六”。

右数帖皆率更得意书。“直观六年”、“静而”、“五月”、“足下”、“吾自”、“投老”、“吾声”、“去留”。

诚悬三帖,专谨之至,馀皆伪也。“伏审”、“奉荣示”、“至十六日”。

子敬已患纵逸太过,至北海益奔放取势,流为松雪之软媚,于是淳古之意尽矣。“三数日晴”。

薛嗣通书矜严,得虞永兴风格。“孙权与介”。

小褚温润,不让大褚。小褚书“辞奉书”。

会稽徐氏三世名书。雉岳方劲,颇类率更。浩书似不及父也。徐峤书“春首余寒”。

《阁帖》唐人书可观者略尽于此,并出二王,而有以得其一端,俱足名家矣。自河南“家侄”帖至此得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