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新峰计划20家— 梁小钧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5/11/18 11:42:43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根据省文化强省建设宏伟蓝图和战略部署,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激励举措,名之曰: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
浙江历来以书法强省著名,声名赫赫的“书法浙军”是经过数代艺术家辛勤耕耘的结果,要延续这种优势,浙江书协必须构建一支由书法领军人物、书法中坚力量、书法青年新秀等老、中、青优化组合的人才梯队。“新峰计划”是在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实施“文艺精品打造计划”、“文化名家造就计划”、“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的大背景下,继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推出“浙江省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后,省书协承接和筹划的一项子计划,旨在激发书法后学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活力,催生浙江书坛的后发潜力,培养一批“重学养、重品格、重基础、重个性”的“德艺双馨”青年英才,计划一年一度,持续5年,为未来浙江书坛积蓄100名中坚力量。
今年是计划实施的第三年,浙江省书协设定细则,年龄在40周岁以下,已达到中国书协会员条件的青年才俊中甄别遴选、优中挑优,确定20名入围对象,并将他们冠以“新峰”称号。“新峰”之“新”,在于构筑浙江书法的新观念、新品格和新优势;“新峰”之峰,在于营造浙江书法的创作高峰、学术高峰、人才高峰。计划一经实施,书协即对培养对象悉心栽培,为他们谋划成才大计,包括举办作品年展、制订创作规划、开展艺术研讨、组织对外交流等等。按照计划推进,本会对入围“新峰计划”培养人选的20位青年书法家特别举办“新风新峰——2015年度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20家作品展”,并出版作品集。
毋庸置疑,这20位才华初露并在书坛上崭露头角的幸运儿,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际遇,冀望他们珍惜时代之垂爱,肩负时代之重托,纵身充满魅力、充满希望的书法事业,造就一座真正令人瞩目的浙江书法新高峰,并将自己引入全新的艺术境地和人生境界,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任何事物的希望在于明天,而浙江书坛的明天更富希望。
梁小钧
别署无外楼,1978年出生于广西北流市。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本科、硕士研究生。2008年起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07、2011年两次被《中国书画报》评选为“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2008年被《中国书画》杂志评选为“浙江省十大青年书法家”。书法篆刻作品数十次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编著教学类教材图书二十多种,数十家全国专业媒体曾专题介绍报道。
主要参展与出版
“西湖无边——梁小钧书法作品展”2009年3月
“走进王羲之——梁小钧演绎王羲之作品展”2011年9月
“马说·春——梁小钧书法作品展”2014年2月
“马说·秋——梁小钧书法作品展” 2014年9月
“马说·冬——梁小钧书法作品展”2014年12月
《临摹与创作·梁小钧书法集》2005年出版
《穿越晋唐烟尘·梁小钧书法集》2007年出版
《西湖无边·梁小钧书法作品集》2009年出版
《走进王羲之·梁小钧演绎王羲之作品集》2011年出版
《众生相·梁小钧楹联百品集》2013年出版
《马说·春——梁小钧书法集》2014年出版
《马说·夏——梁小钧书法集》2014年出版
----------书法教学·艺术絮语---------
《白盘》有起伏,有顿挫,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增加用笔动作,提笔,有阻滞感和遒劲感,注意体会。
《散盘》中锋、圆厚,不能滑(与《大盂鼎》相对),起收笔不要过于尖细,要圆、厚、拙,线条有迟涩感,减少用笔动作。
尽量不要取法当代人,当代人不够固定,不够成熟,不够系统,有些已经做到偏激的极致化了,就那么几个招数,如果要演绎,可能会更困难,很容易就被套进去。
临帖不要被一种帖套死,要活学,甚至放到书法史中去比较衡量。要很理性去关注
各种对比,体验的越多,才能知道哪种度更接近原帖或是自己的度,不能总是“永和九
年”,而是要有通篇、全局(横向、纵向)谋略。
多写大字以后,再写小字会有大气象,小字可以写的细腻一些,而写大字一定要学
会“取舍”。一幢两层别墅和一幢八十层高楼不可同日而语,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如写《兰亭序》,其中起笔的牵丝小映带,很漂亮,很丰富,一旦放大写,肯定不能原样放大,否则就妖了。
如何读帖?为什么人家临写的东西就那么丰富?主要是观察方法问题,要会读帖。先是客观被动一点单个字描形,掌握其点画、结构、笔势等特征。而后主动去取舍改造,通篇布谋,掌握全局的风格和情感起伏。
可以不像字帖,但是要符合传统的度,能自圆其说亦可;不管写圆还是方,都要做的纯粹一些;平衡不等于平均。
形要整,要有堂正感。线条圆厚,鲜活,有弹性的要求不能变。
怎样才算临的像?形做得70—80%准确就很不错了,之所以要忠实临摹,目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读帖、临帖习惯,杜绝惯性的干扰,同时又要克服自恋感,保持客观性。意临比忠实临摹更难!意临不是随意、不理性的快速书写,而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你想加进1的“意”是什么?一定要表达清楚!方的、圆的等等什么“意”都可以加进去,但就是不能加“随意”!
真草篆隶都讲究以下几个因素:
一、笔锋的入纸方向。二、笔锋的动作、形态。三、线条方向。四、线条形态。
写字就是写道理,而不是描形;先建房子,后添家具——纯粹一些。
内敛的东西有味道,但必须先放开,然后内敛,才会更有深度。做过以后再回来,那
个味道可能正好。
写墨迹,更多的是体会细节的东西,起收笔,转折等,写刻帖,注重黑白变化和空间
造型,大的形差不多即可,大胆发挥,注重书写性。
关于线条的训练,多练习长的圆厚的线。草书学习,应该多写大篆、金文,从中去体
会造型以及线条的沉厚、张力和意韵。
写大草对结构的松紧一定要适当夸张处理。写紧,气会聚起来,写松,气就垮散了,
只有体会到疏密、松紧的夸张取舍,才能更容易找到原帖的度。
写大草,要有意识的减弱提按,把空间做得更抽象一点,细线牵丝也要有意识的加强。
草书虽快,但一定要有方的概念,不能写成一团面条,线条、造型要有骨力。
黄鲁直书字与字之间的处理吸收张旭、怀素的一些手法,但错位感更强。点与线的对
比,已经极致化了,缺少演绎的空间。此类作品形不要写得太像。大胆取舍,加进一些自
己理解的东西。线条弧度摆动越大,线的力量就会越弱。注意中锋与侧锋应用的比例。造
型挪位,块面感空间的整齐性、动荡感,临写时,不要太夸张,长线运笔的动作反而要适
当减少。注意“势”(笔势、造型之势)的变化,因势而生。不要过多去关注提按。
《爨龙颜碑》隶书意味甚浓,外形多呈扁方形,与《爨宝子》相比,点画方圆结合,
可以稍细一些,体会笔锋提起来的感觉,轻松、古拙。
《二爨》为隶书向楷书过度期间的作品,除具备隶书意味外,还不够成熟,字形及结
体多夸张怪诞,因此在临写是要注意理性化和规整化,尽量找到秩序感,不能太随性。
越是成熟的有法度的作品,越要写的随性、灵动。相反,越是轻松、随性的作品,临
摹时越要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