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官方网站 | ZJSSFJXH.COM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2015年度新峰计划20家— 斯金亮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5/11/18 14:06:48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根据省文化强省建设宏伟蓝图和战略部署,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激励举措,名之曰: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

    浙江历来以书法强省著名,声名赫赫的“书法浙军”是经过数代艺术家辛勤耕耘的结果,要延续这种优势,浙江书协必须构建一支由书法领军人物、书法中坚力量、书法青年新秀等老、中、青优化组合的人才梯队。“新峰计划”是在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实施“文艺精品打造计划”、“文化名家造就计划”、“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的大背景下,继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推出“浙江省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后,省书协承接和筹划的一项子计划,旨在激发书法后学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活力,催生浙江书坛的后发潜力,培养一批“重学养、重品格、重基础、重个性”的“德艺双馨”青年英才,计划一年一度,持续5年,为未来浙江书坛积蓄100名中坚力量。

    今年是计划实施的第三年,浙江省书协设定细则,年龄在40周岁以下,已达到中国书协会员条件的青年才俊中甄别遴选、优中挑优,确定20名入围对象,并将他们冠以“新峰”称号。“新峰”之“新”,在于构筑浙江书法的新观念、新品格和新优势;“新峰”之峰,在于营造浙江书法的创作高峰、学术高峰、人才高峰。计划一经实施,书协即对培养对象悉心栽培,为他们谋划成才大计,包括举办作品年展、制订创作规划、开展艺术研讨、组织对外交流等等。按照计划推进,本会对入围“新峰计划”培养人选的20位青年书法家特别举办“新风新峰——2015年度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20家作品展”,并出版作品集。

    毋庸置疑,这20位才华初露并在书坛上崭露头角的幸运儿,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际遇,冀望他们珍惜时代之垂爱,肩负时代之重托,纵身充满魅力、充满希望的书法事业,造就一座真正令人瞩目的浙江书法新高峰,并将自己引入全新的艺术境地和人生境界,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任何事物的希望在于明天,而浙江书坛的明天更富希望。

                                                                              

斯金亮


     1980年出生于浙江嵊州,别署斯铭,斋号泊雨堂,端信阁,丁庐。幼喜书法,传承经典,魏晋为本,上追秦汉,揣摩唐宋元。篆刻以秦汉为基,兼习明清诸家,后专攻古玺,自成印风。2002年毕业于温州大学艺术学院,师从马亦钊,请益于陈忠康、王忠勇、陈建明老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绍兴市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委员、嵊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主要参展与获奖
第三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
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首届“赵孟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
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作品展
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沙孟海奖”首届全浙书法大展
全国首届小品书法作品展
首届“孙过庭奖”全国行草书大展
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
全国首届“陶渊明奖”书法作品展
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
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
第二届“赵孟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
2009—2011年度获绍兴市第十二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百花奖”
入选2015年度浙江省书协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二十家

 

----------丁庐创作漫谈----------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有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些年来我一直在这句经典书论上徘徊,徘徊不是因为我找不到方向,而是因为我不想离开她,这就是我的方向。王僧虔此言强调的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就我而言,内心一直向往着高古、宽博、自然的书法风格。尚古,不是食古不化,是尽可能的去体会古人书写经典法帖时的环境、心境、意境,古人之书大到有浩然之气、正义之风、雄强之骨、婉约之情,小到个体,每个字能笔笔拆,笔笔读。这就是我们今人与古人最远的距离。自然,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表达,是对所崇尚的古风及自己对书写方向的定位而带有情感色彩的宣泄。
     一直以来,我在作品创作前,我更多的是在古代经典法帖前先思悟,落笔前在心中构思最要准确呈现出的意境及风格,到起笔时的创作阶段不做草稿设计,将作品一气呵成,使之风格自然而成。我认为书法的第一要素是书,就是要体现其书写性。并在一定技法、法度的基础上进行自然状态的书写,当然最自然的书写也是我们刻意的一种表达,无非是我们要将这刻意做到最自然态,要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味,以“无”为中心。注重字与字、行与行、块与块之间的呼应、开张、气度,结字的大小、长短、宽窄错落有致,轴线如流水,墨色枯润浓淡自然相间,书写过程中随势而为,崇尚自然的法度。用印上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钻研的课题,印章应该一组组盖,当然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在白色基调用纸的作品上,更应该少盖印章。我们可以以单枚一组,也可两枚、三枚甚至更多作为一组,每组中要有错落变化,组与组也要有区别,跟书写作品一样要做到错落有致、温文尔雅,多一不行、缺一不可,追求精微。一件好作品上,应该要用好印、好印泥,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原本的好作品更放异彩。我在创作作品时,在遵循自然的基础上再强调整体的对比性,字法、笔法、章法、墨法、用印上的各种对比,唯有对比才能营造一种视觉冲击氛围,才能吸引评委以及观众的眼球;再就要有精微之处,耐人寻味。让大刀阔斧、精雕细琢相辅相成。
      书法是“玩”出来的,我爱玩,爱玩山玩水、爱玩花花草草、爱玩文房杂件、爱玩壶茶杯盏……什么好玩玩什么,玩的是一种心情,不在乎玩物的价值,而是在玩的过程中悟得那一点点人生之道、中庸之道、艺术之道,并用道来滋养书写,这种玩味是无语言表的,更是作品气息的一种体现。当你把玩着一条心爱的佛珠,点上一注香,泡上一壶普洱,案头置一盆蒲草,内心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平静,会激起你研磨提笔,进入一种良好的创作状态,这种由玩而生的意是无法刻意仿效出来的,或高或低也算是一种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