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官方网站 | ZJSSFJXH.COM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2015年度新峰计划20家— 宋开智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5/11/22 23:38:13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根据省文化强省建设宏伟蓝图和战略部署,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激励举措,名之曰: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

 

    浙江历来以书法强省著名,声名赫赫的“书法浙军”是经过数代艺术家辛勤耕耘的结果,要延续这种优势,浙江书协必须构建一支由书法领军人物、书法中坚力量、书法青年新秀等老、中、青优化组合的人才梯队。“新峰计划”是在浙江文化强省建设实施“文艺精品打造计划”、“文化名家造就计划”、“青年英才培养工程”的大背景下,继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推出“浙江省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后,省书协承接和筹划的一项子计划,旨在激发书法后学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活力,催生浙江书坛的后发潜力,培养一批“重学养、重品格、重基础、重个性”的“德艺双馨”青年英才,计划一年一度,持续5年,为未来浙江书坛积蓄100名中坚力量。

    今年是计划实施的第三年,浙江省书协设定细则,年龄在40周岁以下,已达到中国书协会员条件的青年才俊中甄别遴选、优中挑优,确定20名入围对象,并将他们冠以“新峰”称号。“新峰”之“新”,在于构筑浙江书法的新观念、新品格和新优势;“新峰”之峰,在于营造浙江书法的创作高峰、学术高峰、人才高峰。计划一经实施,书协即对培养对象悉心栽培,为他们谋划成才大计,包括举办作品年展、制订创作规划、开展艺术研讨、组织对外交流等等。按照计划推进,本会对入围“新峰计划”培养人选的20位青年书法家特别举办“新风新峰——2015年度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20家作品展”,并出版作品集。

    毋庸置疑,这20位才华初露并在书坛上崭露头角的幸运儿,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际遇,冀望他们珍惜时代之垂爱,肩负时代之重托,纵身充满魅力、充满希望的书法事业,造就一座真正令人瞩目的浙江书法新高峰,并将自己引入全新的艺术境地和人生境界,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任何事物的希望在于明天,而浙江书坛的明天更富希望。

                                                                              

宋开智


       江苏连云港人,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201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获硕士学位,导师陈大中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创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委员,八零年代书家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


主要参展与获奖


全国第六、七届篆刻展

全国当代篆刻艺术大展

全国青年篆刻家邀请展

全国经典与当代印风篆刻展

印颂西湖——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

西泠印社首届手卷展

全国八零点将录年度书法展

全国当代印坛新锐提名展

“陆维钊奖”浙江省第四、五、六、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沙孟海奖”第五、六、七届全浙书法大展

浙江省第二届篆刻大展银奖

浙江省第三届篆刻大展金奖

浙江省第四届篆刻大展金奖

入选2015年度浙江省书协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二十家


 

----------略述印之边款-----------

      边款是一门集书法、绘画及文学、史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整个篆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边款,是指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边款在形式上有阳款与阴款之分,在用刀上冲刀、切刀及冲切兼用之别;在书体上真、草、隶、 篆、行皆可;在风格上雄强与婉约并存;在款文里则有年月署名和题记等,或有感而发,或叙事抒情,或考辨,涉及面极其广泛。印章边款的产生,王本兴认为是与古代器物铭文有关,特别受商周钟鼎彝器、秦汉砖瓦等署名款文的影响,是古代器物铭文在印章篆刻艺术上的借鉴与应用。关于边款一词的论述,赵海明编著《印章边款艺术》一书的概述中,有一段文字说得较为明了:“款识一词最早见于《汉书-郊祀志下》,日‘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于宗庙。’颜师古注曰:‘款,刻也;识,记也。’是指青铜器所铸刻的文字,或者说是近于文字的图形。此外《通雅》(卷三十三)中对于款识还有三种说法:

      其一,款在外,识在内。其二,款是阴字凹入者,识是阳字凸出者。其三,花纹为款,篆刻为识。文中‘花纹为款’即表明在古代‘款’亦包含图形在内的。就印款 内容看,它得于唐、宋以来官印中简单的制作年月、编号、释文等题记款的启示,逐步发展到明、清以来集诗文、跋语、造像、山水、花卉、园林图形于一石的综合性边款艺术。所以确切地讲,边款是指刻于印边的题记、题跋、诗词、文赋、造像、图画,或凹或凸的文字与图形。亦称侧款、印款、边跋等。”

跋从战国伊始至唐代所见零星点点,不成规模。至北宋,跋被文人重视;在元代,文人画兴盛,跋成为必须;而至明代,跋则成为衡量文人的标准之一。印章边 款亦由无款向穷款,再发展丰富成为长款。在时间轴上,其发展轨迹与书画之题跋 的发生、发展相似,可见文人热衷的题跋对边款功能的演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引入在印款的内容和形式上。石材在印章领域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印章的创作状态,亦给边款(跋)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明代沈野《印谈》有言:“金玉之类,用力多而难成,石则用力少而易就,则印已成而兴无穷,余亦聊寄其兴焉尔,岂真作印工耶”。印章在文人参与之前因以实用功能为主,因等级及材质所囿,导致印身较低,印台高度 小于印面尺寸。这一现象或多或少的抑制着边款的发生发展。明清时期,文人士大 夫深入参与篆刻艺术。简单的记录时间印人的边款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希望将以短篇记事或长篇的叙事文词镌刻于印石之上。而石材的普遍采用为此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容易满足文人大尺寸印石的需要,使得印台高度远大于印面尺寸的现象不在少数,此种转机也催促着边款的成熟,从而加快边款功能与风格多元化的 改变。石材的使用为文人自篆自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从而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也直接促进边款艺术的成熟,即由单一的“旁注”实用性,提升为文人展示技艺,寄托胸臆的艺术性,成为文人篆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彻底纳入篆刻的一部分,形成无款不成印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