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官方网站 | ZJSSFJXH.COM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丽水市青年书法十家--- 吴通正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6/1/7 15:51:31

 写在前面

    丽水,古称处州、栝州。虽有好川文化佐证新时器时就有先民生活于斯,隋开皇九年置县始亦有一千四百多年,但地处浙南山区、山高路险、交通不畅、信息阻塞,历来少受世人瞩目。平时遇到杭嘉湖、甬绍金及至温州友人,聊及当地史上文化名家,总不及人。其实丽水应该算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乡人民风淳朴、耕读传家,囿于地域,奈何。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丽水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机,不仅修铁路、通了高速,年底也将跨进高铁时代,而互联网的蓬勃崛起更是拉近了丽水与世界的距离。现在,丽水良好的生态区域特征反倒更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文化亮点纷呈,丽水书法人自觉紧跟时代,成绩斐然!在全国、全省书赛中争金夺银、中书协会员已有四十多位,从八十八高寿的林湘老到九零后,形成良好的梯队,形势喜人。 

    201411月,在共青团丽水市委的大力帮助下,丽水一批青年书法才俊发起倡议,经市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了丽水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协会成立以来活动频繁,书法培训讲座、书法进校园、书法进文化礼堂、义务书写春联及印发春联等,呈现青年人的勃勃生机。而骨干李志根、杨忠伟、蒋慧珍更是入选了省新峰人才培养计划,吴通正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协会是起作用的。

    今年年初,青年书协提议由我策划做一次丽水青年书法十家提名展。感于这么积极向上的青年团队,我答应了这件有意义的大好事。丽水县市书法发展不甚均衡,十家涵盖了市直、莲都、缙云、云和、景宁、庆元、松阳和开发区,分布广泛;丽水青年书风趋同,十家擅长字体却有大篆、小篆、隶书、小楷、魏碑、行书、章草、小草、大草,书风多样,年龄分在七零后七人、八零后二人、九零后一人,梯队明显。为了使此次提名展发挥应有作用,我给大家定的参展要求是每人八件作品,要求两件为临摩作品,意在倡导与重视临帖,迫使大家深入经典;另六件为创作作品,要求形式不重复,必须有两种以上字体。作为一个有更高要求的书法家,囿于一家,肯定是不行的。趁年青,底子要做大,不奢望五体皆精,但至少会两三种书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可知,“汝果欲学草(书),功夫在草(书)外”等,敢于拿不是自已日常展览中最擅长书体参展,也是一种勇气。但绝不能仅是勇气,通过努力,希望变成一种豪气。因为他从此能擅长起码两种书体。框架定好后,从今年暮春到定稿,大家集中反复加工居然达五次(其间没人请假),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最终形成字体趋向多元,这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今天,我们把八十件作品呈现在家面前,虽然大多作品尚不成熟,但他们都已努力,进步是明显的。他们的路还很长很长,虽存有蓝永明的拘谨、马利兴的生硬、王春霞的瘦弱、林伟的尖束、吴通正的臃绕、叶龙芳的正平、杨忠伟的经营、蒋慧珍的描滞、雷斌的紧严、李志根的熟滑,这些问题恐非一日可改,我们期待着。

    请各位老师、道友多提宝贵意见,祝福他们。

                                            乙未小雪 陈洪大 草于见山闻水老屋

 

                                                         

     学书随想   

丽水市青年十佳书法展的几件作品总算交卷了,虽不尽如人意,也算尽力了。在创作中,迷茫、无奈时不时纠缠着我。翻阅书坛高手们的佳作,会让我有些感动与启发,也幻想着能达到他们的境界。

这次展览要写个体会随笔什么的,说真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可写,平日闲散,读书又少,醉心于涂涂抹抹,文笔可谓蹩脚,几天下来,只能聊博方家一笑而已。

我学书始于初中,那时没有老师,只是莫名地喜欢,跟班里的一位同学瞎涂横抹。之后到杭州求学,有幸得老师指点一二,方知何谓书法,何谓唐楷和魏碑,也终于把楷书的字形写得端正了些。记得进美院头一年,几乎都是被班主任批评的,每天兴冲冲到校,又是郁闷而归,而最终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现在想想,应该是自己看书少,不善思考,同学之间的交流也不够,瞎下功夫是不够的。翌年,狠狠心辞去了原有代课的活儿,锁定王右军《集字圣教序》及手札,狠下功夫,总算在毕业时有所进步,对书法也有些理解了。若说登堂入室,大概也算破门而入了。

之后因生活所迫,写字时断时续。直到家人安排回乡参加工作后,生活相对稳定了,才时常拿笔写写,然因杂事缠身,又固步自封,总是进步不了,时常找不到感觉,甚至比起毕业时的字还差了呢。然而五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丽水看一个书展时,突然觉得大家的作品写得那么的好,把二王的字写得那么精致,每一笔每一画总让人流连忘返,我在展厅里徘徊了许久,细细品味,也没有琢磨出是怎么写出来的。回去的路上,看着车窗外的景色,都显得有几分灰色,感慨着自己几年的固步自封,实在是有些虚度的感觉。思来想去,自己明白应该打算今后试着怎么做了。后来,我一个月左右跑一趟市里,平时只要一有机会就去走走。时常泡在朋友家里,写写字,听听师友们的指点,慢慢地也有所感悟。回到家后,就一人呆在书房里,日夜不分,废寝忘食地挥写,脊椎病都出来了。曾有几次写到半夜时分,梦中迷迷糊糊的觉得自己依然趴在桌子上。老父亲也常问我为什么老跑丽水?为什么那么想着出差?我也不知所答,只能搪塞过去。几年下来,大伙儿认为我有点走火入魔了,书友戏称为“书痴”。其实这样的绰号,我还真不敢当,只是从师友那里求教了点想法,想把它早日用起来而已。就这样,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不跑跑,心里就有些莫名的无聊,虽然没有带着作品向师友们请教,也只是听听,看看,偷学点东西,回家总有新的想法,总能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改正练习,再改正再练习,这种过程有时很是了无生趣,甚至百般无奈。当然有时也为之着迷,欣喜若狂乃至得意忘形。大概也就像西游记里的唐三藏吧,取经之路难免多灾多难。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生性愚顽,只能虚心求教于师友;我平日闲散,只能给自己多施压,以悟性之差,唯寄希望于勤奋。书法,我把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总是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