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新峰】金弋:继承传统 奇崛清丽——2014年度“新峰计划”书法入选人才作品欣赏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6/2/15 20:48:44
金弋,男,生于1976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青年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嘉兴市书协理事,嘉兴市青年书协副主席。
孙矿《月峰画跋》 33cm×16.5cm×10
学书心得——书当“厚而有德”
“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清非轻,清是不浊不俗的境界,书有清气此为习书之人首要目标。“清”从何而来?当与传统经典碑帖、文学等相关艺术耳鬓厮磨、朝夕处之可得。清与书卷气可呼应对等,然而书法之清犹如短小散文或诗歌,读来如沐春风调剂心灵却未能震撼心脾,书者如得清字之个中三昧便要力追浑厚朴厚。厚者吾以为当从线条、章法、气度处下功夫,真力弥漫四字是对厚的最好阐释!当代书法创作得清者不少,然得厚者少之又少,可见清臻至厚虽一步之遥,过程却漫长而艰辛,甚至穷其一生也未能达此境界。
金农等诗句 173cm×45cm×2
唐太宗论书曰:“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能成。”虞世南作《笔髓》,其一为《辨意》。盖书虽重法,然意乃法之所受命也。技和道,吾以为道应当是习书之人一开始就关注并不断在书作中体现的。学书通于学仙,炼神最上,炼气次之,练形又次之。观民国乃至近代文人墨客手稿能发现,他们对于技和道契合点的把握是恰到好处和精妙的,其对于技的训练,绝不如我们现在专业院校系统、细致、复杂和到位,然书作体现的文人精神以及对书法的最终目标追求,比我们不知清晰了多少。靠什么写?怎么写?写什么?我以为是当下书坛创作应当予以重视和关注的。
康有为书论一则 178cm×92cm
古人云,学书者有二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如是则书之前后莫非书也,而书之时可知矣。书法的最终呈现或者说最终目的是情感通过一定的技来表达,无技无支撑,无德无高度。大德是共同目标,个人的德是个性的,书作无德而有个性是为低等个性,书作有德是为高尚的门槛,入门槛者,自能迈向更为宏大的大德之境。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当下书坛风起云涌,群雄纷争,如能守得一片净土,吾写吾心,无挂无碍方可洞明世事,万般皆醉我独醒。终能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
金弋
龚自珍诗 241cm×61cm
向写心的状态跨越——金弋书法断想
2002年的时候,金弋在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获奖,那年,他26岁,篆书。2009年,金弋在第三届兰亭奖再一次获奖,那年他33岁,楷书。迄今为止,作为与金鸡奖、百花奖和梅花奖齐名的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浙江的金弋两次获奖,两次入展,连续四届“染指”中国书法专业最高奖。我想,这个成绩在整个中国书坛不会有几个人,尤其是用不同的书体。
许浑《早秋》 245cm×68cm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一生,能够做好一件事情已经很了不起,能够不甘于平庸地度过一生,能够在某个行业里面出类拔萃,可想而知,做一个精英人物是多么不容易。我也深知,在当代中国的书法行业里面,能够做到五体俱全、五体俱能、五体兼善,尤其是像金弋这样作为一个业余时间搞书法的人,没有很高的才情和付出极大的辛苦,是做不到的。所以,十几年前我就盯住了他,一直研究和关注他的创作,他作品之外的很多让我好奇的东西。在古代,用毛笔写字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情,那时候生活节奏慢,人们有大量的时间,加之立身的要求,必须学习书法,所以,能够兼善诸体的书法家很多。今天,当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要做的事情很多,留给自己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的时候,书法也就没有了更好的生存环境。细数当代书法名家,大多以某一种书体名世,掌握诸体的人很少,尤其是能够做到诸体兼善的人几乎凤毛麟角。于是我想,金弋,之所以能够真、草、隶、篆、行融类旁通,除了才情和聪慧,从学术的角度考量,他一定是打通了书写技术,对于毛笔书写的技巧融会贯通,于是乎,做到了心手双畅。技术对他而言已经不再是技术,只是抒情和书写的一种方式,或许这就是“无法”之境界。
唐寅诗 178cm×94cm
我经常如此检验一个书法家是否拥有很好的创作能力,那就是—你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如同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开始跑得很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轻松地跑得很远,甚至轻松跑到终点而不是中途就熄火了。有些书法家偶尔获得了一次大奖以后再也无法入展,或者有的书法家昙花一现,这可能除了偶然就是意外,最终写不下去了。而能够不断获奖、不断入展一二十年,这就是一个有耐力、有实力、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书法家,他们的身上有着雄厚的实力可以在竞技场上驰骋。金弋自出道以来,十几年中获奖十几次,入展四十余次,这种稳定性和恒定性就是实力的最佳证明。
刘熙载书论选抄 178cm×94cm
作为一个生在上海长在浙江的江南才子,他的身上流露着典型的江南那种优美的情调。他的行草书取法魏晋,在二王尤其刻帖上下过很大功夫,结构奇诡多变,笔调优美多姿,如行云流水一般透着雅致的美感;他的楷书或浑厚有唐韵,或宗法碑版,姿态婀娜而又任性,时有意外之佳构;他的隶书在汉代书风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剔除了民间书写随意粗糙的成分,取其优雅质朴的精华为己用,斯文儒雅而无草莽气;篆书作为曾经夺冠的书体,近年参以行草笔意适当夸张结构,写得随意自在,灵动之气跃然纸上。这些还不足以描述他的厉害,最让人佩服的就是,各种书体,比如楷书,他能够写很多种风格,行草书也能写很多种风格,包括篆隶也都能信手拈来随意变化,根据心情、根据情绪、根据纸张工具的不同随时变化着。这种不拘泥于一格的创作,简直就是化境的一种体现。
金弋喜欢运动,据说羽毛球玩得相当厉害,我也见过他一些打球的图片,手法、身姿很有书法造型感。我曾经说过,搞艺术的前提条件是心灵手巧。连自己的手都支配不了,如何玩得转毛笔?书法是一种动手、动心的活儿,可能,金弋的运动能力让他的头脑比别人反应快,手脚更加灵敏,因此他又把运动的动感、势、造型能力无意中在书法上体现出来了。
董其昌文选
我和金弋在网络上聊天很多,基本都是谈书法。前些时候,我说“别给评委写字了,该给自己写字了”。这意思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心灵感受,写自己的性情了。没想到才几天,他就拿出了八大风格的字—线条干净不染尘埃,结构空灵颇有禅意,这么宁静的气息或许是他作为一个近四十岁的人的心境吧。孙过庭说“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过程呢?当我们过了繁花似锦的年龄,就应该逐渐平静下来删繁就简了。能够做到简净,才是书法至高的境界,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去实现,这也是艺术境界的一个飞跃,也是“技”到顶峰之后向“道”的过渡和升华。
《兰亭序》 137cm×16cm
虽然认识他十多年了,但上个月才见到他,没想到长相那么硬朗的他,居然那么安静,语速缓慢而又轻声细语。奇怪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他的斋号—静言堂!书如其人,一个人的本性最终决定他的书法风格,安静内敛或许是金弋最本真的个性。当他开始进入到了一个为自己“写心”的阶段,他的个性会更淋漓地表现出他最靠近心灵的书写,拥有超强的技术,挟此而“任性”的书写自我性情,必然会让金弋的书法创作进入一个全新的自由状态。对此我非常期待!
齐玉新
中国书法家论坛CEO
2014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