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官方网站 | ZJSSFJXH.COM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翰墨新峰】李方富:在追古路上寻求欢乐——2014年度“新峰计划”书法入选人才作品欣赏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6/2/24 16:39:27



李方富,男,生于1976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青年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

温岭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温岭市青年书协副主席

温岭市清新书画院书法艺术创作中心主任

2012年被温岭市人民政府评为温岭市第二届“优秀青年”人才

2013年被台州市委宣传部评为台州市文化宣传“四个一批”人才。

   


李白诗《古风·碧荷生幽泉》 52cm×42cm

              在追古路上寻求欢乐             

谈起书法,与之结缘至今也有二十余年了。上初中时刚接触书法,我的政治老师觉得我的字写得不错,让我下课或放学后在他办公室习字,给我“开小灶”。渐渐地,我总是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获得名次。书法让我获得了荣誉,有了喜悦,后来书法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其间快乐、纠结、坎坷的日子不少,至今回味起来依然恍如昨日。

 


王羲之《兰亭序》 84cm×67cm

正草篆隶中,我最喜欢隶书。隶书是讲究大格局、大气象的一种书体,结构扁平工整精巧,线条平而不平、直而不直、连而不连、断而不断,苍劲中不失柔美,端庄里透着洒脱。因而我对隶书情有独钟。汉字书法书体多样,不同书体之间有着某些共同的审美特征,如点画的形质美、笔画的力度美、结构的形式美、章法的布局美,但就隶书而言,它更有一种变化美,变化美是动态的,在动与静的矛盾中产生美感,大量平直取势的副笔构成基础,而典型的“蚕头雁尾”在波磔为主笔形成动态变化。古典美是其另一个特点,就是古意,这可能跟它产生的时代,由篆转化而来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楷书、行书和草书不能与之相比的。汉碑的古朴、摩崖的厚重、秦简的率意,或苍茫浑厚或宽大洁净,都那样动人心魄。秦汉是隶书的高峰,秦汉人是自然而然地写隶书,他们不像我们今人为了创作而创作,他们的风格是自然生成的,是随意的,没有做作。有时我认为,我对隶书的追求,其实是对秦汉人文风貌的追求。如果有穿越,我愿意去那个专属隶书的朝代看看。


陶渊明诗二首 52cm×42cm

秦汉时期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隶书源泉,这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超越的。由于汉代树碑立传风气大兴,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隶书碑刻书法作品,千姿百态,个性迥异,雄壮、典雅、质朴、灵秀,可谓一应俱全。《史晨碑》《乙瑛碑》等以圆笔为主,方笔为辅,结体偏扁,秀逸多姿,同时又极具法度;《石门颂》烂漫多姿,用笔含蓄,无明显的蚕头雁尾;《张迁碑》以方笔为主,字形方整,结体多变,其书体雄强朴茂。汉代隶书展现的神秘而又鲜活质朴的艺术世界,让我感觉深不可测,又其乐无穷。清代的隶书值得一提,赵之谦、邓石如、尹秉绶、金农等书家勇于创新,将隶书写得极具个人风格,无疑拓宽了隶书的路子,开辟了隶书的一个新纪元。当代的隶书也是相当繁荣的,书写人数众多,风格也具多样化。现在书法已经发展到了一种纯艺术理念的态势,当代书者用多一点手段,多一点张扬,多一些表现,多一点情绪,多一点火花,让隶书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树色花香七言对联 208cm×33cm×2

我写隶书是将汉碑和汉简结合,取汉碑之厚重,取汉简之率意。我临帖最多的是《张迁碑》,其书法造诣极高,多为后世效仿。此碑风格极为独特,其风貌极为强列,格调方朴古拙,堪称神品。它的线条多平直朴实、沉着痛快,方折

意味浓厚,不过在平直的线条中也结合了一些圆转的笔画。两者相互并存,变化也很细微。临此碑帖很多时候会有心境上的变化。《张迁碑》可以说是阐发性情的裁体,如此伟大的作品,给了我很丰富的养料和提示。汉简由于使用的原因不得不追求简易速成,草率急就、自由奔放的特点让隶书在书法艺术上展现出另一种自然生趣,落落大方,不拘谨的古拙之风韵。有时候在密密麻麻的字群中,偶尔出现长长的竖笔或挑笔,其实就是书写者难得一次的手势的放纵。有时自己创作时,一时情绪的激越写了出格的一笔,就是取法于此的。当然,我也会看当代隶书名家的作品,仅看而已,看它们笔画的出处,看它们的长人之处。我铭记着有位书法名家对我的忠告:只有入古,才能有自家的面目;只有真正的入古,才能开出新路。


飞毫拂素五言对联 174cm×29cm×2

临摹与创作之于书法而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书法创作的源与流,变与通,继承与创作都与临摹密切相关,临摹越深入,创作才更有内涵。创作就是经过漫长反复地磨练,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再逐个背叛他们。所谓学古而不泥古,耻与人同。

在创作上,我在意内容的准确性及汉字的规范性。创作前,我将要写的内容找几个版本打印下来,对比一番,选择最权威最有说服力的一个。我也注重汉字的结构规范,不随意增减笔画,不随意改变汉字原来的结构和字形。字典是我创作时一个必备的工具,字法一定要规范,没必要故弄玄虚,用生僻字和异体字来改变汉字结构,更不能造字。在古代碑帖中某些字如果有增减笔或改变写法,经过长期的积累和传承,古今已经通用,在创作中是可以取法的。我认为这是一种态度,是对书法艺术与观赏者的尊重。


李邺《高碑诗》 137cm×33cm

书法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虽然写字也几十年了,但越往前走,越深刻体会到这一点。之前屡次在高手如云的国展中入展甚至获奖,我倍感侥幸。书法创作技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书者的思想、心境、品格。写书法贵在坚持,坚持学古不泥古,坚持自己的风格,坚持自己的审美,不能随波逐流盲目跟风。真正打动人的作品应该是深深打上传统烙印,具有鲜明个性,发自内心的韵墨心声。我一直将书法定位为我的兴趣爱好,不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在艺术上名利心越重,就离艺术的真谛越远。我在这条追古路上是来寻求欢乐的。

李方富


陶渊明《桃花源记》 147cm×58cm


        在路上——李方富书法印象         

与方富小兄相识已十数年了。其就职于温岭市清新书画院,孜孜于书法。三年前我的书法工作室组建之初,经温岭市委宣传部推荐,他便成为成员之一,经常从温岭专程赶来椒江,参与对几十名学员的公益辅导。在大家印象中,方富老师讷于言而敏于思,比较沉静、低调、随和,有谦谦君子之风。


刘禹锡《陋室铭》 43cm×73cm

众多书体中,方富最为钟情的是隶书,在他的感觉里,隶书是讲究大格局、大气象的一种书体。正因为这种契爱,使得他在隶书上获得了突破。近年,方富的隶书在全国书法展赛中连续入展、获奖达30余次,成为台州青年书法队伍里的翘楚。这次又新晋省文联、省书协“新峰计划”人选之列,更是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


宋玉散文选 103cm×52cm

就隶书而言,秦汉既是其发端,又是其鼎盛时期,其时碑的质朴与高古,简的灵动与率意,皆为后世创作奠定了丰富、厚实的基础;至清代,金石考据之风兴起,不少书家在隶书创作中注入了金石气,强化了个人风格,形成了第二座高峰;当代,一些书家入古开今,或在深入借鉴传统上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与定位,或在用笔、结字造型、章法形式等方面注入了现代元素,作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与突破。观方富隶书,首先是以汉碑为根基的,尤其对《张迁碑》用功最深,此碑格调方朴古拙,线条多平直朴实、沉着痛快,方折意味浓厚,不过在平直的线条中也结合了一些圆转的笔画。两者相互并存,变化也很细微。当然,方富的取法并不苑囿于一碑一帖,他进而吸收了简牍的流畅、自由奔放的特点,从而使隶书展现出一种自然生趣、不拘谨的古拙之风韵。最难能可贵的是方富隶书还创造性地表达出一种现代感:一是对经典隶书笔法的弱化处理,取代以似隶非隶,似篆非篆,似行非行,似魏碑非魏碑而又兼及上述一些特点的用笔,方而不方,圆而不圆,直而不直,连而不连,断而不断,苍劲中不失柔美,凝重里透着洒脱;二是对结构的适度夸张与变形,让隶书的造型富有随机的想象力和抽象意味。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其行书也初具规模。方富行书以二王为宗,并力追八大,八大用笔上的简与净,结字上的空灵与变形,其实与其隶书在意念和手法上有许多共通之处。某种意义上,方富的隶书与行书起到了互为滋养的作用,并共同汇聚、构就了他的艺术创造力。

 


当然,方富还年轻,对书法艺术高峰而言,一切尚在攀登的路上,但他有着敏锐的艺术禀赋、沉静的心智、高远的抱负、执着的精神、谦逊的为人,再加上崇德尚艺、服务社会的襟怀,相信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远!

王波

浙江省书协主席团委员,台州市书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