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维钊·沙孟海与当代浙江书法平湖论坛“在平湖举行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6/9/27 23:36:22
2016年9月25日,“陆维钊·沙孟海与当代浙江书法平湖论坛”在平湖隆重举行。
陆维钊·沙孟海是现当代书法巨擘。他们饱读诗书,学文深湛,富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思想,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在深入研究中国书法传统的基础上,强调固本培源,以学养书,兼重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为当代书学开辟了一条继往开来的生命之路,为当代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菜作出了重大贡献。
浙江省书法一贯秉持着优良传统,提倡学术民主,学术自由的风气与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风度。实施“以名人效应为动力,以大师为楷模目标”的工作思路和“重学养、重品格、重基础、重个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力度推出一系列的组织机制和保障措施。促进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平衡发展。
论坛由赵雁君书记,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戴家妙,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方爱龙分别主持,鲍贤伦作论坛总结。本次论坛特邀浙江省书协顾问金鉴才先生作主题报告,他以陆维钊、沙孟海先生学生的视角,从品格、学养、基础、个性四个方面,回忆讲述两位老师为世楷模的点点滴滴。14位入选“陆维钊沙孟海与当代浙江书法”论坛作者代表,从陆维钊、沙孟海的艺术与学术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成就及其影响,以及对当代浙江书法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作了交流研讨。
论坛分四个单元进行学术交流
浙江省书协顾问金鉴才先生作主题报告,他以陆维钊、沙孟海先生学生的视角,从重视传统、敬仰前辈角度对品格、学养、基础、个性四重原则做了精要的讲解。
学术主持:戴家妙
学术主持:方爱龙
-------------------部份作者及其论文摘要----------------
论文作者李保中
《一代称巨擘 千古仰高风系统论观照下的陆维钊书学思想及其影响》
摘要:陆维钊先生是我国当江著名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我国高等书法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书法实践中,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精品力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书地思想,(集中表现在陆维钊先生所著《书法述要》一书中),与某些书法家语录体式的书论不同的是,陆锥钊先生的书学思想更加完整、科学、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书法中的一些根本问题。其中不乏独创性的观点见解,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陆维钊先生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人品为先,学问为基。传统为本、天赋为要、创新为魂”的书学理念。至今仍是我们从事书法艺术的重要指针。尤其是陆维钊先生碑帖并举的书学思想及其“碑体帖性”的创作实践,更是开创了新时期书法美学的新领域外,深刻影响着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走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散发出耀眼的理论光芒。
论文作者黄春翔
《“我写隶书”到“隶书写我”的质变》
摘要:古老的书体--隶书迈入书法纯艺术化的新时代,出现凤凰涅槃的质变,其创作风格呈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良好局面,二十世纪碑学书法的代表人物--陆维钊独树一帜的陆氏螺扁“,以其格调之高和凝重流畅。使隶书的变革带来了清新空气。尤其是创新思维给当代隶变带来了积极的借鉴作用。如今,隶书和各种书体的巧妙交融,书人合一,美善合一已渐为人接受。正逐步成为一种风起云涌的新潮流。我们呼唤有更多的大家来推波助澜。惟有与伟大的时代共呼吸。才能更充分取得“变化气质、陶冶性灵”的故事,才能把隶书写我推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论文作者:郑付忠
《“后碑学”视阈下的陆维钊》
摘要:“后碑学”即清代碑学观念的延续,在创作理念上表现为由扬碑抑帖向碑帖交融转化,民国以来的书法史带有极强的后碑学色彩,书家们不再纠结于碑帖概念本身,甚至出现了淡化碑帖流流的宗派源流的意识,陆维钊先生的出现绝非偶然,他经历了清末碑学运动以及民国碑帖融合的整个历程,是后碑学语境下的必然现象。作为后碑学时期的代表书家,陆氏独创介乎篆隶之间的螺扁书。这种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书体成为后碑学书法最为有力的注脚。
论文作者杨东建
《“心中蕴书意,笔下存书技”--论陆维钊“螺扁体”创构的必要条件》
陆维钊书法的成就集中在“螺扁体”,行草书、擘窠大字三方面,其非篆非隶、亦篆亦隶的“螺扁体”最为世人称颂,“螺扁体”取隶书之体势,融篆隶之笔法,参草书之笔意,融会互通,此成功的尝试,提供了一种书体之间的相互借鉴,融合创新的书法艺术成就,为以“碑帖融合”为前奏的现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一种理论启发和实践参考,诸此观点,学者已有不同层次的论证。本文另辟论据之蹊径,避开常见常用的论据,着眼于陆氏微言大义的书画题跋 。陆氏师友学生及儿子的回忆录,浙江美院(中国美院)学科教学档案材料等细枝末节的资料、探幽发微,以期奸计绎出陆氏师古出新的书法艺术观的源起、演进、生成。以及在这种艺术观指导下的“螺扁体”的创构实践。
论文作者田肖峰
《沙孟海引领浙江书法之形成》
摘要:沙孟海是中国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的书坛巨擘,是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者之一,是引领浙江书法的关键性人物,同时也是浙江书法在改革开放以来唯一一位引领浙江省书协、西泠印社等重要书法社团与机构的掌门人。他培养了一批当今浙江书坛的中坚力量,他的雄强书风以及书法篆刻理论对浙江书法风气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浙江书法风气--- 一线潮。
《论沙孟海的“楷书观”---兼及二十世纪楷书学术史》
摘要:本文通过沙孟海的“楷书观”即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楷书在前汉宣帝时萌芽。后汉顺帝时成熟,到七八十年代将楷书起源时间调整至三国时代的观点,得出沙孟海前后对楷书的认知受到了二十世纪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史学发展及六七十年代的“兰亭论辩”,同时期学界研究进展等学术背景影响的结论。
论文作者朱人杰
《坚守与突围--沙孟海先生留给浙江书坛的思考和平启迪》
摘要:沙孟海先生是近代中国书法大师,曾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省博物馆名誉馆长,西泠印社社长,浙江美术学院终身教授等职,沙孟海先生的书法无论篆隶楷草,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尤其善作擘窠大字,被赞誉“海内榜书、沙翁第一”,沙孟海先生的一生孜孜追求,在不断创作的同时,还致力于学术研究,出版了众多的文学研究,书法理论,文物考古等级方面的论著,并将自已积累一生的翰墨金古艺术传授于后人,沙孟海先生不仅具有深厚的笔墨功力,博学的才识,其为人也一身正气,光风雯月,为浙江书坛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史册,成为年轻一代书法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论文作者伍强胜
《沙孟海书法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沙孟海是二十世纪中国书坛巨匠,他碑帖并重,博学众长,正面阐述了碑学书法的审美创新,审美标准,审美价值、首创“写手、刻手”说,北碑结体说,揭示了隋代真书演变的来龙去脉及其笔法之间的关系,审美趣向,指出了颜体为碑帖兼容路数的正脉及其审美奥旨
论文作者俞栋
《基于书协领导者视角的沙孟海先生“治会方略”之影响及其启示
摘要:长期以来,学界对沙孟海先生在书法、篆刻、书学、印学及至教育等方面贡献与影响的研究已不胜枚举,但对其作为书协领导者的研究则未涉及,为止,本文从书协领导者这一全新视角出发,着重研究和解读了沙孟海先生任浙江书协主席期间的“治会方略” ,并在剖析当前书协治理“乱象”与“流弊基础上,阐述了其“治会方略”对书协及至其它各种艺术浓组织领导者的启示。
论文作者许建一
《浅析陆维钊沙孟海对浙江当代书法的贡献及影响》
摘要:陆维钊·沙孟海两位先生都生活在二十世纪初,时代背景相同,年龄相仿,均接受了近代传统文化洗礼,作为当代书坛巨擘和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先驱,他们都在碑帖融合上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以其自身的深厚学养及人格魅力影响了当供,陆维钊诗词,古典文学修养全面,通医学、精书、画、印,沙孟海文史辞章、书、印、鉴定、考古、金古、文字学、训诂学、民俗学皆研究突出,二人在不同的领域各有专论付梓,为世人所重,特别是在浙江美术学院期间,他们作为同事,在全国首个高等院校所设立的书法专业,以自已的品行,、学养、理念、筚路蓝缕,共同培养了浙江及至全国书坛的中坚力量,浙江书坛也以此为起点,开启了蓬勃发展并引领全国的局面。
《陆维钊、沙孟海书法艺术成就管窥--兼论其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启示与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代书法教育的先驱陆维钊、沙孟海书法艺术、教育成就的概述讨论,重点探讨了他们全面的艺术素养与综合的学术修养对书法艺术及书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出他们深厚书学思想学术背景下融会贯通、碑帖结合书法书法实践探索方法,对我们当下高等书法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与意义。
论文作者郭敏
《循古与独创---陆维钊、沙孟海擘窠大字之比较》
摘要:陆维钊、沙孟海两位书坛巨人都是碑帖兼容的书法大家,作为现代书法的先驱和奠基者,陆、沙二老为我们指出了书法的现代创新之路,他们无愧于接续传统并从传统中融入当代的代表,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二老不泥古人,碑帖相济学书精神,对于今天仍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沙孟海、陆维钊先生为代表的擘窠大家的创新,其特点是不再仅仅限于古代传统,而是有着更多的创造发挥。
论文作者戎恺凯
《沙孟海先生之“颜书观”谫论》
摘要:作为中国现当代书坛的泰斗,沙孟海先生一生的书法实践与书学主张,皆可为当下的学书者之楷模,而其关于颜真卿书法的认识,实则贯穿于一生的学术生涯,值得当下学书者重视,本文以沙孟海先生所撰写的《近三百年的书学》、《宋拓忠义堂帖影印本前言》、《临裴将军诗自记》、《我的学书经历和体会》以及《题颜真卿行书蔡明远刘中使两帖》等主要文章为依据,并结合其关于“颜书”研究的诸多散论,试图探讨沙孟海先生“颜书观”之菁华与旨趣,以期见教于方家。
论文作者魏琪
《高等书法教育引路人--- 以陆维钊、沙孟海与当代书法教育为例》
摘要:1963年夏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创设书法篆刻科,1979年该校又率先招收全国首届书法篆刻硕士研究生,陆维钊和沙孟海先后被聘为这一专业的专职教师和硕士生导师,他们努力改变原有的因传统文化断层或缺乏统一标准而导致书法教育质量良萎不齐的状况,研究和探索当代书法教育发展之路,他们凭借自已深厚的学养、此前在综合性大学任教的经验积累,以及强调固本培源、以学养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书法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有效的途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促使中国高等书法教育走向有序化、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