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官方网站 | ZJSSFJXH.COM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This is an example of a HTML caption with a link.
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论坛 >> 正文

[书论]论书绝句选读--张宗祥(二)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6/10/9 11:40:10

王觉斯(王铎)
颇有权奇倜傥情,微嫌缭绕不分明。若从怀抱谈书法,柴棘胸中想乱生。
觉斯功力至深,而用笔未能洁净,虽明季之习大都如此,究为胸怀未能怡旷恬静之故

 

沈石田(沈周)

乱头粗服师山谷,却与描书大不同。方信天工胜人力,不求工处自能工。
石田师黄极直率,一无矫揉之处,遂觉真力弥满,且有山林之气。予见其手定诗稿两巨册。
冒辟疆(冒襄-字辟疆 号巢民
笔法思翁指点亲,不含秋气只馀春。乌衣子弟应如此,后有香泉解问津。
水绘园主亲及香光之门,笔法为董氏所授。然字特腴润,后来香泉太守极与之相似。雍容华贵之气胜,而冲淡山林之气绝矣。

 

方密之(方以智-字密之 号曼公
少日冲和晚枯寂,不曾使气不矜才,可怜绝世佳公子,书作寒枝心死灰。
四公子中侯方域书最劣。陈定生画胜於书,其书画皆拟唐子畏。密之冲和雅淡,出世后所作尤枯寂若槁木死灰。岂书画亦因境遇而变耶。

黄石斋(黄道周)
戎路略存章草意,索公最得此中神。千年绝学无人继,独有先生步后尘。
石斋纯法章草,最难能用柔笔,结体亦精,此真兴灭继绝,功不可没者。近时沈培老以小欧立基,而以章草蒙其外,故字形狭长,使笔刚多柔少。予得石斋一卷,乃崇祯七年闻奴警出山诗。
翁覃溪(翁方刚)
诗重渔洋人尽晓,字推松雪世难知。先生质直平生短,攻弊还须巧作师。

覃溪学土书与诗皆质朴古茂,少空灵之气。世亦有诮其专学《秘监》,书法遂至一无天趣者。无论《秘监》不任其咎,即覃溪之于《夫子庙堂碑》,所评所学,何尝得其真髓。而覃溪效法吴兴之书,转能登堂入室,则知覃溪未尝不自知其短,而思补救之也。

 

恽南田(恽-字寿平 号南田
颜褚相参卓不群,亦沉亦秀亦停匀。后来脂粉开新习,媚骨靡靡遂失君。
正叔用笔之法,登善为多,而圆浑沉着,则出自平原,故能独成家法。后人学之者徒为形似之书, 不作探源之举,柔媚成风,遂失庐山真面。学登善能从《儿宽赞》入手,即学南田,当无脂粉之气。

陈古铭(陈梓 字俯恭 又字古铭 号一斋
却将颜柳千钧力,散入张王草法中。满纸龙蛇惊起伏,平生拜倒颍川公。

重如磐细如针,大小相参倍有神。融合全篇成一字,后来难继古无人。晚来病臂十余年,左腕匆匆草几篇。若把公书较南阜,力沉魄厚过前贤。
一斋先生姓陈名梓,号古铭,亦作古民。余姚人,久客吾乡,复游邗上,终老濮院。朴学笃行,善古文书法。其文集曰《一斋集》,张泽民刻入《逸园丛书》。书以颜柳为本,而致力于草,纵横酣畅,极挥洒之乐,不独大小杂出,而且行间亦多寡不等,有以一二字成一行者,看似至不经意,其实整张皆一气呵成,等于一字。晚年右臂病风,运左腕作书,倔强之中,致饶风趣,实在高南阜之上。十世祖北湖公馆之家中,为子侄师。余家藏先生手迹遂独多,尤以《敦行录》一册为最。皆追记北湖公平生行谊也。有书札数十通致十一世伯祖者,流在杭川杨见心兄处。康长素游杭跋之云:"陈先生书法卓绝人间,而世人知之者绝少,方知传世者必麻笺十万,始有人知也。"其推崇备至。古铭先生曾辞鸿博之荐,后人亦不昌,遂不知康雍间有此名书家,真不幸矣!
何义门(何焯
工力真能继盛唐,微嫌神气不清刚。若从小楷评书法。应与衡山相颉颃。
义门先生知法而不知笔,大字对有冗沓之弊,小楷结构谨严,转折流动。清之有义门,与明之有衡山,正相类矣。

 

文待诏(文征明)
衡山书画皆宗沈,垂老同登山谷堂。秀洁有余嫌魄小,娟娟丛竹挺新篁。
衡山一生极重启南。书学暮年亦宗山谷,洁净有余,沉雄不足。想其平生谨饬故也。
邓完白(邓石如)
笔墨变迁皆异古,篆文宜学汉碑头。毫平锋挺千钧力,隶宇君真据上游。
完白山人深知后世笔墨悉异古人,不愿矫揉造作,以后世工具,强学古人书法,故篆书专仿汉碑头,且笔锋转折,尽皆显露。此实深明古今作书工具不同之珲,不能以其异古而议之也。其隶书毫平锋直,不以挑勒取姿。撝叔虽宗其法,笔力究嫌不及也。

王良常 钱十兰 洪北江 孙渊如(王澍、钱坫、洪亮吉、孙星衍
齐剪毫锋学秦篆,四家书法颇相同。若从题记求优劣,王厚钱清似较工。
四家并工斯篆,颇难甲乙,剪去笔锋作书,其法亦同,每遇收处,旋转其笔使圆。王、钱二家用墨不重,间有枯笔,形迹更显。综而论之,渊如最弱。至于款识,洪,孙两家极为庸俗,不及王、钱远矣。

 

吴清卿(吴大澄
钟铭猎碣兼斯篆,齐到先生笔下来。莫道将兵多不办,博纵篆法亦奇才。
近世篆书当推吴氏为第一,无荒伧之习,有凝重之风,各体皆工,且能熔冶于一炉,独成名作。此非石如专习汉碑头,十兰、良常专工秦篆,近时老缶专书猎碣所可同日语也。清卿篆书太重形体,且结构多方整。其行书宗山谷,亦有排比之病, 其殆馆阁之习未除乎!
朱竹垞 朱彝尊
未必尽能通隶法,却将书卷入行间。亦沉亦雅经生笔,文达他年窥一斑。

竹垞先生之隶,自成一家,书诗之气盎然。后来阮氏虽笔力不逮,其胸襟气息正复相类。此皆不能就字求字者也。
  
不徒金石清名远,笔法精奇怀素流。今日南屏残照里,更难重觅墨王楼。
上人善拓彝鼎,正侧各面皆具,有"西湖金石僧"之名。书法宗王,尤工大草。曾得大令、怀素墨述,建楼藏之,名曰"墨王"。今楼址已不可寻,真迹更不知何处矣。

 

吕晚村(吕留良
行草河南笔法多,亦参浓墨学东坡。当年卖艺传应广,劫火成灰可奈何。
晚村书在苏,褚之间,亦能篆刻,为明仪宾吕熯之孙,曾与四明黄晦木、檇李黄复仲、桐乡朱声始、明州高旦中及吴孟举五人订润卖艺。晚村润例扇、册页、单条每件皆三钱,手卷每尺三钱,其流传必广。曾静狱后,视同祸水,毁灭恐后矣。
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
香光临米传心法,继世惟君认识真。若向艺林寻往迹,一朝玉牒此传人。

成亲王法南宫,极有精神,惜不多见.寻常所遇,皆香光本色也。
宋高宗(赵构)
不师家法瘦金体,善学王家千字文。北宋棒与南宋字,高宗艺祖迥超群。
高宗专法右军,临千字文尤妙。虽微嫌肉多骨少,然宋代诸帝中,当推第一。南宋之初,书学复兴,帝之力也。徽庙瘦金,自标一体,较登善尤为锋利,宜不善终。
陶隐居(陶弘景)

劫火燎原一简存,烧痕不损字精魂。健毫重墨王家法,《瘗鹤铭》难并体论。
查仲坚弟薄有隐居一启,四周烧痕,字迹无恙。书近大令,绝异六朝。倘《瘗鹤铭》果是陶书,殊觉努力作态,大有径庭也。
黄山谷(黄庭坚、黄鲁直
谁道公书用笔描,寥天孤鹤气超超, 《玄云》一卷无传本。江右真宗恨早祧。
故宫所藏《松风阁诗》,挥洒自如,不见刻画痕迹。宋人有《玄云阁丛帖》四卷,刻苏、黄、米、蔡之书,人各一卷。所收山谷之字,极类晋人,绝无倔强之态。惜此帖不见著录,传者绝少。予仅见其一部,真迹不传,遂使山谷蒙谤。此与江右诗派愈演愈僻,同一可叹。
米襄阳(米元章、米芾、米南宫
臣书刷字自评工,天马飞行绝太空。唐宋两人宗大令,端庄北海胜南宫。
襄阳自称刷字,深得笔锋平铺之旨,然倾侧跳荡,更过北海,盖以救腕力之不足也。学大令者易於倾侧,乃知献之究不及右军。
陆柬之

笔法亲承舅氏传,晋人风度故翩翩。独怜真迹人间少,文赋光芒上烛天。
柬之为虞秘监之甥,亲承笔法,亦有书名。乃于故宫所藏陆±衡文赋之外,竟未见其他碑刻,想吝于挥翰,遂至成凤毛麟角耶!用笔刚柔相参,神韵超绝.其行书似《千字文》,其草书似《十七帖》,无-不承山阴法脉者。

王右军(王羲之、王逸少)

《快雪》、《三希》作冠军,会稽真迹更无闻,微嫌墨重兼神滞,恐是唐贤响拓文。
《快雪时晴》一帖,向摹入《三希堂》帖中,墨迹得观者两次,纸色晦黯,墨浓而少精采,大似唐人摹写之本.

怀 
草书颠放传张旭,更益疏狂有素师。若向此中谈草史,正同行楷六朝时。
素师《自叙》笔势奔放,不可羁勒。盖长史、素师之草,正如六朝人之作行楷,随意增减笔画,若萧子云辈也。会心人当识此言。

 

伊墨卿 伊秉绶

毫无不尽力自匀,《伊阙》、《张迁》暗取神。更有温纯儒者气,不流犷野是全人。

墨卿书无不尽之毫,毫无不尽之力,此《伊阙》、《张迁》真髓也。后之学者,往往非犷即野、墨卿能免此弊,故是能手。

 

桂未谷(桂馥)

西岳华山巧莫阶,中郎灵气未全埋。方知清庙明堂作,取法真纯故自佳。
汉隶之巧,至西岳《华山碑》而极。或言出于蔡中郎,其信然耶!《史晨》、《礼器》亦工秀可学。乃知大碑皆名流所书,与寻常汉碑不同也。未谷亦工唐隶,然其渊源所自,当在《华山》。

 

傅青主(傅山)

笔如风雨气如虹,积健为雄见此翁。并世遗民论狂草,一齐俯首拜山公。
青主先生以真气作书,雄浑实其余事。宁人、二曲、船山、梨洲均无书名,即八大、石涛能书矣,亦皆无此气魄也。先生署款,或题真山,故以山公名之。

 

画法遥遥宗石田,作书无意学庭坚。青溪拙朴君雄浑,蔬笋何曾到笔颠。
以画法论,石溪宗沈,跬步不离;书则参平原素师之法,不宗山谷,大异启南。其至友程正揆书画均以拙胜。总之电住道人之书,冷隽孤寂之气至少也。

 

史道邻(史可法)

骨秀神清无点尘,只因埋骨与梅邻。成仁取义由心学,书法安能鉴定人。
阁部书秀丽之气充塞纸间。殉国后葬梅花岭。世人喜以书法论人品,偶有一二合者,即举以为公案,若颜字之刚劲,赵字之妩媚。其实此论最不足信。平原《送刘太冲序》飘逸之至,《祭侄文》墨迹颇妩媚。此姑不论。晦庵学秦会之而为一代名儒,香光书品淡远冲夷,而有公抄董宦之事,人品自人品,艺术自艺术,幸无并为一谈也。

 

黄小松 黄易
细竹山花秀复幽,清泉明月石间流。倘从小楷寻神韵,当向云林一脉求。

小松致力金石,而小楷学王,特为娟秀。以神韵论,颇与清闷主人相似。

 

奚铁生(奚冈--宇纯章 号铁生 别号鹤渚生 蒙泉外史

行楷兼参登善意,暮年草法极圆通。画名远出书名上,忽略君书实未公。
铁生中年颇工行楷,似从南田入手以接河南者。晚岁作草,流转生动,极自然之致。

 

蒋山堂(蒋仁

运毫能婉墨能腴,清气依然山泽臞。亦向华亭参笔法,却与陈、冒又殊途。

山堂用墨腴润,而清气往来,仍无俗艳。予目辟疆、香泉为廊庙之董,山堂为山林之董。意者可为定论。

陈曼生(陈鸿寿
吉金乐石气苍苍,行草平原略间黄。颇有幽燕豪士气,隶书纵笔拟襄阳。

曼生行草纵横排荡,隶书挥毫直写。以曼生之隶拟襄阳之行,同有刷字之妙。

 

杨椒山(杨继盛
正气岩岩拟鲁公,行书《三谢》颇相同。恨留墨迹人间少,刻遍斜阶古屋中。

员外行书绝类《争座》、《三谢》,北平宣武门外上斜街有员外,读书旧宅,今改为祠。

 

金圣叹

君书亦是学平原,健踯狂跳天地翻。想见牢骚满胸臆,好凭笔墨诉烦冤。

见人瑞所书联二:一五言,狂纵奔放,不可一世;一为贺人寿联,工秀,略参王法。

 

龚孝拱(龚孝拱*字橙 号匏庵 半伦 龚自珍子
定庵自恨不能书,君亦依稀似墨猪。未识鲁公真笔法,黑方光诀竟何如。

定庵以书劣不入翰林,恨之刺骨,后使佣婢皆习馆阁应制之书,当时所谓"黑,方、光'者也。半伦字不多见,见于书头卷尾者亦不甚工。十余年前收得一五言联,似学平原,然墨重笔弱,想趋庭时习见应制之字故耳。

 

莫友芝
秦人小篆能容墨,汉代碑头不见锋。想是《说文》遵宋刻,读书万卷气从容。
郘亭篆,以为斯篆则墨浓笔壮,以为汉碑头则又藏锋不露,在良常、石如之外。又辟一途,与宋刻《说文》极相类似,故有此论。其行书亦敦厚拙朴,诗书之味盎然。
高南阜(高凤翰)

藏得先生左腕书,势如夺隘走锋车。方知薑桂平生性,老辣兼辛信不虚。
南阜晚年左手所书尤为生辣。

 

鲜于伯机 (鲜于枢)
不向鸥波步后尘,独标一帜见精神。岂徒能拙兼能险,工力天资实过人。

 

松雪书牢笼一代,当时无出其藩篱者。惟伯机不受羁勒,自成一家, 拙而能险,非易事也。

唐子畏(唐寅 唐伯虎)
吴兴、北海两相参,骨弱微嫌墨气酣。岂谓石田拜山谷,故将秾艳异优昙。

成、宏间石田以画为一世宗,衡山辈皆效法之。子畏独以北宗之笔,写南士胸襟,遂能自成家数,画既异沈,字亦与枝山、徵仲不趋一途,此其所以成子畏也。
张廉卿(张裕钊

道是《猛龙》传的脉、《猛龙》故在岂能诬?笔锋健举毫能直,可药书中沓冗徒。
《张猛龙》一碑无能学者。誉廉卿为学《猛龙》,不徒结构大异,即用笔亦何能搔着痒处?独其笔健毫刚,可医冗杂之病耳。
郭兰石(郭尚先)
只能恬静不雄奇,细竹闲花小有姿。工力自深皆帖学,未曾参法六朝碑。

兰石行书圆熟恬静,自是能手。所惜专宗思白,未参别法,故虽终身致力,尚不及山舟学士。如此一流书人,极愿其兼事碑学也。

 

康里承旨(康里巎巎 康里子山
不甘尽法赵王孙,大草时将《书谱》温。流转有余嫌力弱,都应探本未穷根。

康里氏所作,草书为胜。大抵自吴兴以法过庭,故笔力殊嫌不足,虽所见故宫墨迹,临右军书极多,然神味皆《书谱》也。 凡临《书谱》不用刚毫,不知散锋者,易流软弱之病,不可不知。
虞文靖(虞集
笔法王孙亦步趋,不能圆熟略疏迂。若从拙处求公字,太古须眉道味腴。

文靖用笔确遵赵法,然不甚圆转,尚存拙朴之气,玩之另有风趣。

 

柯学士(柯九思)
挥毫落笔意苍茫,以画相参墨有光。不肯因人炊釜热,鲜于、魏国任低昂。

九思字不多见,用墨极佳,挥洒自如,不拘法律,实能自名一家,非子昂之巧、伯机之拙所能限也。

 

 山(海明 俗姓蹇  名栋宇 

君是禅家康对山,饮醇食肉用心艰。草书自有冲霄势,孤鹤长空独往还。

破山因救献忠欲杀之人,许献忠破酒肉之戒,故以对山投身严氏比之。破山书清疏旷放,承明代之习为多,实在大涤子之上。

 

林文忠(林则徐)
数幅家书西域来,夫人老眼最关怀。平生谨慎兼平实,字亦端详不使才。

文忠书,大者未变馆阁之习,小行皆极流动可观。予得其家信数通,皆荷戈时之笔,书中劝太太须戴老花眼镜,言之娓娓。

曾文正(曾国藩)
午夜军书百十通,不曾潦草说匆匆。但从拙处安身命,书法安能限此公。

文正用紫毫日写笔札,无-笔苟且,亦稳扎稳打之法也。就艺术言,究非精者,大字尤拙。

 

吴荷屋(吴荣光)
亦能放纵亦矜严,万石千钧聚笔尖。尽变江西黄氏法,差嫌神气未清恬。

荷屋书有极重之笔,而结体矜严,自是能手。岭南名家,此为超于江右之外者,然仍有黄法也。

翁松禅(翁同和)
魄力沈雄天骨张,瓶笙款后更坚苍。但余一事堪惆帐,书法先生未细详。

常熟师颜,早年不脱馆阁之习,结构整齐。自罢官之后,方极恣肆苍劲。然一生用笔,毫不能直,锋不能挺,时有浮烟涨墨之病,是其短处。

 

李芍农
排比何须讥算子,六朝致力到隋碑。虽为能品非神品,笔法庄严未失规。

芍农致力六朝,其结字则隋碑之法为多,不刻画形似、浑刀笔而不分,尤属难能。虽气魄较小,然所书联字,字小而相距甚远,仍能气息相通,实非易事。

冯桂芬(字林一 号景亭
轩轩霞举秀而刚,笔可分风势莫当。惜墨如金能用墨,锋尖到处墨生光。
    校邠庐之书,用笔极刚而能流动,用墨极简而极精采,遂能别开生面。此真笔刚墨柔,最宜滑纸。

 

戴文节(戴煕)
乱叠山头岚气清,字能腴润不空灵。颜参王法能方黑,翰苑当时旧典型。
文节画山皆不起圭稜,而自然空濛灵秀,实最难能。字则用笔略嫌软弱,墨虽精采,神不清朗。道光之后, 

馆阁字均在颜王之间,取其能黑能方也。文节之书,实即深放此道者。
钱念劬先生(以下皆并世亲见。癸未时补)
家世相传法玄宰,先生跬步不曾离。放言屡屡惊高座,书笔圆通未出奇。
冠弱时识念劬先生,引为忘年之交。其尊翁竾仙先生深于董书,念劬承其家学,小行书尤工。平时卓识高论,震惊四座,独书法娟秀,异其为人。弱弟玄同,亦略有遗意。
林长民(林徽因之父)
未冠相逢已擅书,中年小楷到唐初。能工能秀能开展,髯也精神实起予。
长民为伯颖师长子。予十七岁时相遇于海宁州署,已擅书名,后工小楷。未遇难前曾鬻书京师。


陈兰洲年伯
清季苏书盛荆楚,老人官辙在当时。略参颜法无痕迹,用笔虽柔墨未痴。

年伯晚岁恬淡之气一寓于画,字则始终学苏,较邻苏差弱。
张玉山
儒雅风流亦我师,一官归隐苦无资。悲庵江右同官久,却未倾心写北碑。
玉山先生归隐后鬻字充饥。在禾屡晤,大有晋人风度。为予书近作颇多,字极圆健。在江右听鼓时与抽叔交善,又尝琢印,曰:"王仲瞿私淑弟子",趣韵可想。

陈韬庵座师

闽海书家半法黄,老人神味最安详;不为努目金刚态,自有书诗气韵长。
清末闽省诸书家效山谷者多,韬老亦居其一,不刻画求是,而韵味清远。以比海藏,气魄虽弱,风趣实异。
沈寐老叟(沈寐叟 沈曾植)
直驱健笔为章草,偶运柔毫学让之。《鸿宝》一篇藏枕箧,平生得力《道因》碑。

培老作书,喜人从旁赞叹,则逸兴横逸,挥洒淋漓,一行之后,观者不语,则停笔索然,或易纸更作矣。予与金楫江同年谒之沪寓,正值作书。楫扛为之展纸,立成数帧。问予何如,予曰:"老伯前身应是小欧",老人大笑曰:"冷僧刁钻古怪,竟如倦翁之对石庵。"
梁节庵(梁鼎芬
风致超超札数通,依稀凝式《韭花》同。晚年病臂书联语,遂觉精神弱未充。
节庵小简极佳,宋、明人尚少此气息。病后喜强作大字,支离撑凑,遂尔索然。
杨邻苏 (杨守敬
名毫诸葛重东坡,秉笔师苏可奈何。犹幸腕高能倔强,行间涨墨不曾多。

惺吾学苏,不用硬毫。在京时曾见其作书,体肥气促,即书一五言联,或须休息。然执笔不低,

此与苏异,故虽有柔毫,尚能驾御,无墨猪之诮。东坡极奖诸葛氏之笔。评之曰"散、卓", "散"则不裹, "卓"则极坚,此可见古人制笔之法。

康南海(康有为)
广列碑名续《艺舟》,杂揉书体误时流。平生学艺皆庞乱,似听邹生说九州。
南海《广艺舟双楫》一书,罗列碑名,极少名论,几类碑目。其平生所书,杂揉各体,意或欲兼综各法,核其归实一法不精。记在春明时,任公印其《六十自寿诗》一册见赠,后相遇,询予:"南海师字法如何? "予曰:"有赞,现题册首。"取视赞云:"台钟鼎篆隶行草为一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任公笑云:"太刻,太刻! 然吾师眼高手疏之病,实所不免。"予曰:"一字之中,起笔为行,转笔或变为篆隶。此真一盘杂碎,无法评论。"癸亥在杭,有同寅陶君,亦南海门人,邀南海过予湖上寓庐,剧谈颇久。南海所欲知者宋元版本,予所欲请益者南海书法,卒亦不得要领而散。予自信寿诗册上所题,实为南海书法定评也。
梁任公(梁启超)
中年之后日临池,着意经心写北碑。到底书生谦挹甚,芍农欲得事为师。

 

任公官退之后,日必临池,易予明拓《李思训碑》去,然致力半在猛龙,及其他六朝碑版,循

循规矩之中,不敢失法。一日相遇,予谓"君书大似芍农。"任公曰:"正当以芍农为师,敢期并驾。"其谦退如此。

高聋公(高邕
少法平原后师李,暮年致力在隋碑。近时海上谈书艺,只有聋公守旧规。
    邕之三十左右尚法鲁公。予见临《争座》帖一通,极得笔意。暮年化北海倾侧之习为整齐,实得力于隋碑,转折分明,起讫斩截,故自合法。以视汪渊若之砌字,唐驼之涂字,李梅庵、曾龙髯之画字,不可同日语矣。清道人写唐碑,工力极深,盖源于徐季海,独在海上鬻书,变此恶劣之体。
吴缶翁(吴昌硕)
最精琢印仿泥封,猎碣书成笔露锋。用笔如刀刀似笔,清卿之外别开宗。
老缶治印第一,字第二,画最晚学,居第三。《石鼓文》周、魏之案悬而未决。玩其字体,用笔皆郁而不畅,似非后世笔墨所书。愙斋临摹,略存其意,缶翁则超于象外矣。然笔力恣肆,故是佳作。
蠡测沧波管测天,珊瑚挂网岂能全?流传艺苑资谈助,成一家言不忌偏。

 

癸未五月晦日写毕,时梅雨连绵,小病未愈。


吴让之(吴熙载
亦步亦趋师倦翁,不曾一笔敢旁攻。虽无趠厉雄奇气,烂熳倾欹弊亦空。
安吴雄肆之处不可及,倾欹之笔,随在而有。让之虽不雄放,弊亦略少。沈培老极心折之,临摹让之之作最多。予见短屏四帧,不见款字,殆不能辨。寻常跋语中参用让之书法者亦往往见之。{完}

八十抒怀

书宗北海轻难拙,画愧南田俗莫医。适欲醉吟偶天趣,非唐非宋乱题诗。

     
     却将颜柳千钧力,散入张王草法中。满纸龙蛇惊起伏,平生拜倒颖川公。
     重如磐石细如针,大小相参信有神。融合全篇成一字,后来难继古无人。
     晚来病臂十余年,左腕匆匆草几篇。若把公书较南阜,力沉魄厚过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