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书法 第100村 东岙村里翰墨香
来源: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发布时间:2018/12/4 14:17:50
来源:浙江日报 刘慧
美丽乡村,书法先行。
12月4日,"浙江省书法村"在温州瑞安市曹村镇东岙村挂牌,这也是至今为止的第100家浙江书法村。
瑞安自古以来钟灵毓秀,素有"东南小邹鲁"的美称,书法艺术一直有着优厚的传承,古有姜立纲以"善书"闻名海内,被誉为"一代书宗";黄养正书法著称朝野,深受明成祖喜爱;池志笔力遒劲庄重,人称"东南第一笔"。今有李砚、陈养绿、林峰等国家级书法家协会会员20人、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56人,可以说是代有名人,蜚声中外。
曹村作为"中华进士第一村",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曹村人的共同记忆和乡愁。远远望去,东岙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有史以来祖先给后人留下许多生动、美丽而又颇具风趣的传说,至今脍炙人口的"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就出自宋代瑞安曹村镇人曹豳的诗句。
自从南宋曹豳任南宋重臣起,其后裔一直是人材辈出,一个小小的曹村竟出过像曹豳,曹淑远等一大批进士,朝庭重臣实属难得,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曹村曹氏家族一直重视教育,现在曹村一直留用以前古地名,例如书院锦,西隐寺等地名,一直是以前曹氏家族专门供族人读书的地方。
记者在现场看到,如今村文化礼堂里的书法作品着力提升东岙进士文化品位,不断充实“进士文化”内涵。村民们介绍,2018年东岙村联络本地一些书画人才,组织成立东岙村青莲书社,开展书画学习与交流活动。现有书画爱好者近百名。通过成立"青莲书社"不断集聚书画人才,动员更多的村民参与书画的欣赏、学习活动中来,让书画陶冶村民,逐渐营造书香东岙村的文化氛围,并将书画与文学、民间艺术等有机融合,打造环境优美、乡风和谐、书香满溢的美丽乡村。
美丽东岙,诗书画印。如今,所属曹村镇的东岙村,依托“中华进士第一村”的“读可荣身,耕可致富,耕读并进力兴邦”优良传统和乐观勤劳的生活态度,不断拓展艺术空间,书法爱好者如雨后春笋,新人辈出。近年来,东岙村117名书法爱好者组建青莲书社,并在东岙文化礼堂开展丰富的书画学习与交流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文化礼堂的活动内容,充实了文化礼堂作为人民群众文化阵地的服务功能。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书法也是进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雁君的现场书法讲座,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欢迎。
他告诉村民们,此次东岙村能够获得“浙江书法村”称号,以及省市书法家协会为东岙村赠书书法图书,充分体现了省、市文联、书协对东岙村书法事业建设的支持与肯定,是对瑞安市文化发展的鞭策与鼓舞。据了解,浙江书法村作为省书协基层服务点,全年开展送讲座、送辅导、送图书、送作品等活动,为村民举办“美丽浙江·农村文化礼堂书法村作品联展”,为来自乡间地头的农民书法家们提供一个高端的展示平台。
瑞安市宣传部部长叶艳表示,东岙村要借"浙江书法村"平台,充分发挥群体作用,提炼更多地方文化品牌,如进士文化、花灯文化、耕读文化等,让地方文化品牌让更多人知晓、更多人喜爱。
村民们告诉记者,2015年,东岙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挖掘传统的耕读文化,文化礼堂作为村民的精神家园,里面有齐全的各种功能室,是青少年学习和活动的实践基地,是传播文化的阵地,是展示村庄形象,普及科普知识的大课堂,是村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创造财富,精神成就梦想,东岙村尽情展现的“黑白之美”书法艺术,让群众熏陶书香气息,使书法艺术走进每一个东岙人的心中。在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温州市书法家秘书长陈胜武看来,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近百年来,中国书法经历了巨大的转变,逐步从文人的大众生活技能演变为小众专业艺术,而书法家则大多从文人蜕化为抄书的手艺人。
在当今书法界,书法正在逐渐被从传统国学的土壤中剥离出来,并且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只在展厅生存、纯粹讲求技巧的视觉艺术,而展览书法正在一统天下,挤兑了其他书法形式的生存空间。
“我坚决支持让书法回归日常生活。”陈胜武说,传统艺术只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鲜活地存在,才能真正具有人文价值,才会散发蓬勃的生命力。让文辞和书法浸润我们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身边的人和事演绎成一件件书法作品,努力让艺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让书法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如今,东岙村就是借助书法展示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相关链接:
家国情怀 |第三届浙江书法村(社区)“家训家规家风”主题书法展即将开幕